-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体会作者借景抒情、咏史怀古的艺术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诵读感悟、小组讨论、问题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引导学生学习从诗词意象、语言等方面鉴赏诗词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作者对古代英雄人物的赞美和对自身壮志难酬的感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词的内容和作者情感。
掌握诗词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体会诗词豪放壮阔的意境和借景抒情、咏史怀古的表现手法。
2.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作者复杂情感以及这种情感在词中的具体体现。
引导学生从诗词的艺术特色角度进行赏析,提高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和情感基调。
2.讲授法:讲解诗词中的重点字词、句式和文化常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合作交流。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置身于诗词所描绘的意境中,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
1.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营造氛围。
2.提问学生:听到这首歌,你能联想到哪些与三国有关的历史人物和故事?
3.引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介绍这首词是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游览赤壁古迹后所作,是一首千古绝唱的咏史怀古诗词。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3分钟)
1.简要介绍作者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在文学艺术领域有着极高的成就,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2.介绍写作背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黄州赤壁并非当年赤壁之战的旧址,但苏轼在此游览时,触景生情,联想到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写下了这首词,抒发自己的感慨。
(三)初读感知(7分钟)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强调纶巾(guānjīn)还酹江月(huánlèi)等字词的读音。
读出词的豪放气势和节奏韵律。
2.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词的内容和情感。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教师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
4.全班齐读,读准字音,读通词句,读出感情。
(四)疏通文意(12分钟)
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词句,圈画出难以理解的字词和句子。
2.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3.教师检查小组讨论情况,解答共性问题,并重点讲解以下字词和句式:
重点实词
大江东去中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浪淘尽中淘:冲洗。
千古风流人物中风流:英俊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中遥想:远想。
小乔初嫁了中了:完毕。
羽扇纶巾中纶巾:古代配有青丝带的头巾。
樯橹灰飞烟灭中樯橹:代指曹操的战船;灰烟:名词作状语,像灰一样,像烟一样。
一尊还酹江月中酹:洒酒祭月。
重点虚词
故垒西边中故:旧有的,这里指旧时的营垒。
人道是中道:说。
三国周郎赤壁中之:助词,可译为的。
遥想公瑾当年中当:在。
特殊句式
故国神游:宾语前置,应为神游故国。
多情应笑我:宾语前置,应为应笑我多情。
(五)内容分析(15分钟)
1.上阕赏析
提问:上阕开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总结:描绘了长江水滚滚东流,波涛汹涌,淘尽了历史长河中的无数英雄豪杰的壮阔画面。营造了雄浑壮阔、气势磅礴的意境,为全词定下了豪放的基调。
提问: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此句点出赤壁的具体位置,引出下文对赤壁之战及周瑜的描写,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引导学生分析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写景的妙处。
学生小组讨论后,代表发言,教师总结:这三句从视觉、听觉等角度,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赤壁山势险峻、波涛汹涌的雄伟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雄浑壮阔,衬托出周瑜的英雄形象,为下文赞美周瑜做铺垫。
2.下阕赏析
提问:下阕主要写了谁?作者是如何描写周瑜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梳理:下阕主要写周瑜。作者从外貌、姿态、风度等方面描写周瑜,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展现出周瑜的儒雅从容、指挥若定,表现了他非凡的军事才能。
提问:作者为什么要着力描写周瑜?
学生讨论后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