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我的母亲中职语文第一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文中重要的字词,如佃农劳碌妯娌等,提高学生的字词理解与运用能力。
使学生学会梳理文章脉络,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帮助学生体会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与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爱与感激之情,培养学生的语感。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分析文中母亲的形象特点,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生活实际,思考母亲对自己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热爱与感激之情,引导学生珍惜亲情。
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勤劳善良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分析母亲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情感。
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
2.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语句,如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引导学生在体会亲情的基础上,思考如何传承母亲的优秀品质,在生活中践行。
三、教学方法
1.朗读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情感基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深情。
2.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分析母亲的形象特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与思维能力。
3.情境教学法: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感受母亲的艰辛与伟大,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4.讲授法:对文中的重点字词、写作手法等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播放歌曲《妈妈的吻》,营造温馨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回忆与母亲相处的点点滴滴。
2.提问学生:在你的心中,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能分享一件母亲让你印象深刻的事情吗?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引出课题《我的母亲》。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3分钟)
1.简要介绍作者胡适:胡适是中国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他积极推动新文化运动,在文学、哲学等领域有着重要的贡献。
2.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本文是胡适中年时对自己母亲的回忆之作。作者通过回忆母亲的一生,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敬爱和感激之情。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2.思考并回答问题:
文章围绕母亲写了哪些事情?
这些事情分别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特点?
(四)研读课文,分析母亲形象(20分钟)
1.学生分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讨论并适时指导。
2.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补充,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母亲的形象特点。
勤劳俭朴:母亲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做饭、洗衣、喂猪,还要料理一家人的生活,从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等语句可以看出。
宽厚仁慈:大嫂和二嫂发生矛盾,母亲总是从不和两个嫂子吵一句嘴,并且还常常从早到晚,她们妯娌俩都要吵几次。我母亲只忍耐着,忍到实在不可再忍的一天,她也有她的法子。这一天的天明时,她就不起床,轻轻地哭一场。她不骂一个人,只哭她的丈夫,哭她自己苦命,留不住她丈夫来照管她。她刚哭时,声音很低,渐渐哭出声来。我醒了起来劝她,她不肯住。这时候,我总听得见前堂(二嫂住前堂东房)或后堂(大嫂住后堂西房)有一扇房门开了,一个嫂子走出房向厨房走去。不多一会,那位嫂子来敲我们的房门了。我开了房门,她走进来,捧着一碗热茶,送到我母亲床前,劝她止哭,请她喝口热茶。我母亲慢慢停住哭声,伸手接了茶碗。那位嫂子站着劝一会,才退出去。没有一句话提到什么人,也没有一个字提到这十天半个月来的气脸,然而各人心里明白,泡茶进来的嫂子总是那十天半个月来闹气的人。奇怪的很,这一哭之后,至少有一两个月的太平清静日子。从这里可以看出母亲善于用温和的方式解决家庭矛盾,宽容忍让。
坚韧刚强:父亲去世后,家庭陷入困境,但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表现出母亲在艰难生活面前的坚强。
严父慈母:母亲对作者既严格又慈爱。在学习上,母亲督促作者学习,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便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