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从军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五下9古诗三首《从军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从军行》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本单元围绕家国情怀展开。这首诗是王昌龄的经典之作。前两句的景物描写呈现出壮阔又孤寂的画面,勾勒出边塞军旅生活的艰苦环境。后两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戍边将士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学习这首古诗,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家国观念。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从军行》。
2.借助注释、借助资料、想象画面等,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3.抓住关键字词,在诵读中感悟,体会戍边将士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从而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重难点
1.借助注释、借助资料、想象画面等,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2.抓住关键字词,在诵读中感悟,体会戍边将士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从而激发爱国情。
教学过程
一、读单元导语,明确主题
1.读单元导语
本单元导读页上有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一句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意思是只要是对国家有利的事情,我将不顾生死,怎能因为有祸就躲避,有福就上前迎受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责任正是这一单元的人文主题。
2.导入诗题
在第9课古诗三首中,既有边关将士的豪情壮志,又有爱国诗人忧国忧民的悲和喜。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第一首古诗。
二、交流预习成果
1.交流题目“从军行的意思(学生借助注释)。
2.交流诗人王昌龄(学生借助资料)。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河东晋阳(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擅长七言绝句,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开元年间,王昌龄漫游西北边地,对边塞生活有了较深的生活体验,同时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
3.指导学生读诗:明确七言绝句的节奏为223,学生读古诗,老师范读古诗。
4.交流学习古诗的方法(用情朗读、借助注释、借助资料、借助插图、想象画面)
5.分享古诗大意
边塞一带阴云密布,烽烟滚滚,皑皑雪山都显得黯淡无光。孤城与玉门关遥遥相对。
将士们在塞外身经百战,飞扬的黄沙都磨破了身上的铠甲。但只要边患仍在,就绝不返乡。
三、走进塞外,体会诗情
1.创设情境
(播放战争号角的声音)同学们,听,战争的号角已经吹响,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边塞,去感受战士们的家国之情。
2.出示学习提示:
请同学们默读古诗,圈画找出你最喜欢或最受感动的一个字(词),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1)青海长云暗雪山(理解“暗字)
①学生汇报“暗”字,感受昏暗、压抑。
②师引导思考:青海湖,湖水碧波荡漾。雪山指的就是祁连山,那里海拔4000-5000米,终年积雪,雪光闪耀。这碧波荡漾的水,银光闪耀的山,青白相配,何等美丽,可王昌龄为什么说“青海长云暗雪山呢?
③师引导朗读:高原气候变化大,气候恶劣,风云变幻,转眼间就长云翻滚。而且战事不断,连年的烽火硝烟也遮暗了雪山。气候恶劣,战争不断,战士们打仗可真辛苦呀,你能带着理解读一读这句诗吗?
④学生朗读:青海长云暗雪山
(2)孤城遥望玉门关(理解“孤”字)
①学生汇报“孤字,感受孤城的荒凉,战士们的孤单。
②师引导思考:边塞孤城和军事要塞--玉门关遥遥相对。当时唐朝有几大军事威胁,战士们就在这孤城中守卫疆土,承受西拒吐蕃,北防突厥的战势。如果你是战士们,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③师引导朗读:身在孤城孤立无援,遥望玉门关,心中充满着无限的乡愁,内心肯定无比的孤寂。但是身肩重任必须坚持,心中又充满了无限的期待。你的理解、感受,可以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④学生朗读:孤城遥望玉门关。
(3)黄沙百战穿金甲(理解“百战”、“穿)
①学生汇报“百战”、“穿”,感受战事的频繁。
②师引导思考:战事频繁到什么程度?我们来看段资料。
唐朝中期70年间战争数量达到228次战士人数达10万人以上的战争有36次战士人数1万人以下的战争有110次与突厥的战争共4次,历时100多年与奚契丹的战争共9次,历时100多年与回纥[hé]的战争共3次,历时71年与突骑施的战争共2次,历时9年
读了这段资料,看到这些数字,你又有什么感受呢?
③师引导朗读:借助资料、想象画面,体会到了战争残酷,战士们饱受苦难。请你们带着体会来读一读这句诗。
④学生朗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19雾在哪里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1.docx
- 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
- 6《 数星星的孩子》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3课《“蛟龙”探海》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 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阅读综合实践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
- 彩虹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
- 【2025秋季新修订教材】统编语文三上第一单元《3 不懂就要问》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 司马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
- 2《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1.docx
- 第五单元《乡土中国》交流分享任务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 12 牛肚子里旅行(表格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
- 19《雾在哪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
- 17《陋室铭》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
- 1《念奴娇 赤壁怀古》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 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说课稿.docx
-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docx
-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写作 思路要清晰 精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
- 2025年部编新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
- 第四单元 阅读综合实践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共12张).docx
- 第17课《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