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养生指南.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伏天养生指南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潮湿、闷热的时段,通常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分为初伏、中伏、末伏三个阶段。此时自然界阳气外浮,人体阳气也趋于体表,脏腑功能相对减弱,加之高温高湿的环境,容易引发暑热、湿邪入侵等问题。若不注意养生调理,可能出现乏力、食欲不振、心烦气躁、中暑等不适。因此,结合中医“春夏养阳”“冬病夏治”的理念,从饮食、作息、运动、情绪、防暑除湿等多维度科学调理,是三伏天保持健康的关键。

一、饮食调理:清热解暑与健脾利湿并重

三伏天的核心矛盾是“暑热”与“湿邪”并存,饮食需兼顾清热解暑、健脾利湿,同时避免损伤脾胃阳气。

(一)清热解暑:选择甘凉多汁的食材

夏季人体出汗多,水分和电解质流失快,需及时补充水分与营养。西瓜、冬瓜、黄瓜、绿豆、百合、莲子、丝瓜等食材性凉味甘,能清热生津、除烦止渴。例如,绿豆富含蛋白质、B族维生素及钾、镁等矿物质,其含有的类黄酮和多酚类物质可辅助清除自由基,与百合搭配熬煮成绿豆百合粥,既能解暑又能养心;冬瓜含水量高达96%,且富含丙醇二酸,可抑制糖类转化为脂肪,与薏米、赤小豆同煮成冬瓜薏米汤,既能补水又能利湿。

需注意的是,清热食材虽好,但不可过量。西瓜、苦瓜等性寒,脾胃虚寒者(常表现为怕冷、腹泻、遇冷腹痛)过量食用易引发腹胀、腹泻。建议体质偏寒者将西瓜冷藏时间控制在2小时内,或搭配少量生姜片;苦瓜可焯水去苦后清炒,避免生食。

(二)健脾利湿:顾护后天之本

三伏天高温高湿,“湿邪”易困脾,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减弱,出现食欲不振、四肢困重、舌苔厚腻等症状。此时需以健脾利湿为重点,可选择山药、芡实、白扁豆、茯苓、小米等食材。山药含黏蛋白,能保护胃黏膜;芡实与莲子同煮成粥,可健脾止泻;白扁豆归脾、胃经,与大米同熬粥,适合脾虚湿盛者。

此外,适当食用辛香类调料(如生姜、陈皮、花椒)可助运化。例如,凉拌黄瓜时加几片生姜,既能中和黄瓜的寒性,又能促进消化;煮绿豆汤时放2-3片陈皮,可缓解绿豆的寒凉,避免损伤脾胃阳气。

(三)忌贪凉饮冷:避免“寒包火”

三伏天人体毛孔舒张,阳气浮于体表,若过量饮用冰饮、食用冰品(如冰淇淋、冰啤酒),会导致寒气从口而入,骤然收缩胃肠道血管,影响消化功能,还可能使体表汗液排出受阻,引发“寒包火”(外寒内热),出现发热、咽喉肿痛等症状。建议饮品温度以25℃-30℃为宜,如常温酸梅汤(用乌梅、山楂、陈皮熬制,加少量冰糖)既能解暑又不伤脾胃;口渴时可分次少量饮用温水或淡盐水(100ml水加0.5g盐),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稀释胃液。

二、作息调整:顺应阴阳盛衰规律

中医认为,夏季“昼长夜短”,人体应遵循“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的作息原则,即晚睡但不超过23点(因23点后为胆经循行时间,需静卧养胆),早起以顺应阳气升发,但需保证每天7-8小时睡眠。

(一)午睡补精力:20-30分钟最佳

三伏天白天气温高,人体能量消耗大,午后13-15点(小肠经当令)适当午睡可补充体力。但午睡时间不宜过长(超过30分钟易进入深度睡眠,醒后反而困倦),建议采取平躺或半卧位,避免趴在桌上午睡压迫心肺。若条件有限,可闭目养神10分钟,同样能缓解疲劳。

(二)避寒热温差:空调使用有讲究

三伏天室内外温差过大(超过8℃)易引发“空调病”,表现为头痛、鼻塞、关节酸痛。建议空调温度设定在26℃-28℃,避免直吹身体(尤其颈部、背部、腹部);每2-3小时开窗通风一次,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长时间待在空调房者,可披一件薄外套保护肩颈,睡前用40℃左右温水泡脚10分钟(加少量生姜片),促进血液循环,驱散寒邪。

(三)夜卧防受凉:腹部与足部需保暖

夏季人体阳气外浮,脾胃、腹部阳气相对较弱,若夜间贪凉露腹或光脚踩地,易导致寒邪入侵,引发腹痛、腹泻。建议睡觉时用薄被或毛巾覆盖腹部;地面较凉时穿拖鞋,避免足部受寒。

三、运动养生:轻缓适度,汗出有序

三伏天运动需遵循“少动多静”“微汗即止”的原则,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耗伤气阴(气随汗脱)。

(一)运动时间与强度:避开高温时段

最佳运动时间为清晨(6-8点)或傍晚(18-20点),此时气温相对较低,紫外线较弱。运动强度以心率不超过“170-年龄”为参考(如40岁人群,心率不超过130次/分),微微出汗、呼吸顺畅为宜。

(二)推荐运动:八段锦、太极、慢走

1.八段锦:动作柔和缓慢,能调和气血、强筋健骨。其中“两手攀足固肾腰”可拉伸腰背,缓解久坐疲劳;“调理脾胃须单举”能促进脾胃运化,适合三伏天练习。

2.太极拳:强调“以意领气,以气运身”,可调节心肺功能,改善情绪。练习时保持呼吸均匀,动作连贯,避免憋气。

3.慢走或快走:选择公园、湖边等空气清新的场所,步速

文档评论(0)

yclsb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