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焦虑症患者放松训练指导护理课件.pptxVIP

2025 焦虑症患者放松训练指导护理课件.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前言演讲人

2025焦虑症患者放松训练指导护理课件

01前言

前言站在2025年的临床护理岗位上,我常想起导师说过的一句话:“焦虑症患者的痛苦,往往藏在‘我没事’的背后。”近年来,随着社会节奏加快、数字化生活带来的信息过载,焦虑障碍已成为我国最常见的精神心理问题之一。《2024中国精神卫生蓝皮书》显示,18-45岁人群中焦虑症患病率较十年前上升了27%,其中近60%的患者因“无法自我调节”寻求专业帮助。作为临床护理工作者,我们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药物治疗虽能缓解症状,但真正帮助患者重建“心理韧性”的,是科学、系统的放松训练指导——这不仅是护理技能的延伸,更是一场“手把手教患者与情绪和解”的陪伴之旅。

今天这份课件,正是基于我在精神科病房近5年的实践经验,结合最新版《中国焦虑障碍护理指南(2023)》编写而成。我们将通过一个真实病例,从评估到干预,一步步拆解“如何用放松训练为焦虑症患者筑起心理防护网”。

02病例介绍

病例介绍2024年10月,我在门诊接待了32岁的患者林女士。她走进诊室时,脚步急促,指尖无意识地绞着帆布包带,指节泛白。“护士,我是不是快死了?”这是她开口说的第一句话。

主诉:近3个月反复出现“心慌、手抖、喘不上气”,每周发作2-3次,夜间入睡困难(平均入睡时间>2小时),白天头晕、注意力无法集中,已影响正常工作(她是某互联网公司项目主管)。

现病史:3个月前因负责的项目面临关键节点,连续加班2周后首次出现“心脏要跳出喉咙”的感觉,自行到急诊查心电图、心肌酶均无异常。此后症状反复发作,逐渐发展为“一想到工作群消息就心跳加速”“开会时手心全是汗”。

既往史:体健,无重大疾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

病例介绍心理社会史:独女,父母均为教师,从小对其要求严格;婚后与丈夫关系融洽,但丈夫常出差;自述“从小害怕让别人失望”。

初步评估: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为22分(中度焦虑),广泛性焦虑障碍(GAD)筛查量表(GAD-7)评分为15分(中重度焦虑)。

林女士的案例很典型——她没有器质性病变,却被“失控感”折磨得几近崩溃。她告诉我:“我知道工作压力大是暂时的,但身体就是不受控制地‘拉响警报’。”这样的痛苦,正是放松训练需要解决的核心:帮助患者重新获得对身体和情绪的“掌控感”。

03护理评估

护理评估面对林女士这样的患者,护理评估绝不能停留在“问症状”,而是要像“拼拼图”一样,从生理、心理、社会三个维度还原她的焦虑全貌。

生理评估:追踪“身体的警报信号”1焦虑症的核心特征是“过度的警觉状态”,具体表现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我为林女士做了详细的生理评估:2生命体征:静息心率95次/分(正常60-100),但发作时可达120次/分;血压135/85mmHg(临界高值);呼吸频率22次/分(正常12-20)。3躯体症状:手抖(持笔时明显)、肌肉紧张(肩颈僵硬,触诊斜方肌有结节)、胃肠道反应(近1个月食欲下降,大便不成形)。4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为12分(>7分提示睡眠质量差),具体表现为入睡困难、夜间易醒(平均每晚醒2-3次)、早醒(凌晨4点醒后难以再睡)。

心理评估:解码“情绪的底层逻辑”心理评估的关键是“倾听而非评判”。我与林女士进行了3次1对1访谈(每次40分钟),逐渐梳理出她的认知模式:触发事件:项目延期可能被领导批评(实际领导反馈“尽力就好”,但她解读为“隐含失望”)。核心信念:“我必须做到完美,否则就是失败”(源于童年“考试必须前三名”的家庭要求)。情绪体验:“害怕失控”>“担心失败”>“羞耻感”(因“连情绪都管不好”自责)。

社会评估:寻找“支持与压力的平衡点”社会因素是焦虑的“放大器”或“缓冲垫”。林女士的社会支持系统中:

压力源:工作强度(每周>50小时)、“报喜不报忧”的家庭沟通模式(父母不知她的焦虑,只问“项目进展”)。

支持资源:丈夫虽常出差,但能耐心倾听;科室同事愿分担部分工作(需她主动求助)。

通过这三层评估,我清晰地看到:林女士的焦虑是“生理-心理-社会”交互作用的结果,而放松训练的目标,正是从“调节生理反应”入手,逐步打破“躯体紧张→情绪焦虑→更紧张”的恶性循环。

04护理诊断

护理诊断01基于NANDA国际护理诊断标准(2023版),结合林女士的评估结果,我们确定了以下核心护理诊断:02焦虑(与过度担忧工作结果、躯体症状反复有关):依据为HAMA评分22分,主诉“无法控制地担心”,伴随心率加快、肌肉紧张。03睡眠型态紊乱(与焦虑情绪导致的入睡困难、夜间觉醒有关):依据为PSQI评分12分,自述“躺床上脑子停不下来想工作”。04知识缺乏(缺乏焦虑症自我管理及放松训练的相关知识):依据为患者提问“我该怎么让自己不紧张?”“手抖是不是治不好了?”。05潜在并发症:惊恐发

文档评论(0)

sxgvvvvv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