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焦虑症患者入睡困难护理课件.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前言演讲人

目录01.前言07.健康教育03.护理评估05.护理目标与措施02.病例介绍04.护理诊断06.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08.总结

2025焦虑症患者入睡困难护理课件

01前言

前言作为从业十年的精神科护士,我常说:“睡眠是焦虑症患者的‘第二战场’。”白天被焦虑情绪裹挟的患者,到了夜晚往往要面对更残酷的“入睡拉锯战”——明明身体疲惫,大脑却像被按下了“强制开机键”,越想睡越清醒,越清醒越焦虑。《2024中国睡眠健康白皮书》显示,焦虑症患者中约87%存在入睡困难,且随着社会压力加剧,2025年这一数据预计将攀升至90%以上。

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真实的深夜:有人盯着天花板数到三千只羊仍睁着眼,有人因心悸坐起反复测脉搏,有人在凌晨三点给朋友发“我又没睡着”的消息却不敢拨通家人电话。作为护理工作者,我们不仅要关注“睡不着”的表象,更要看到焦虑与睡眠互为恶性循环的本质——焦虑催生失眠,失眠又加重焦虑,最终形成“情绪-生理-行为”的三重困局。

今天,我将结合临床真实病例,从评估到干预,为大家拆解焦虑症患者入睡困难的护理逻辑,希望能为各位同仁提供一份“有温度的操作指南”。

02病例介绍

病例介绍记得去年冬天接诊的李女士,32岁,某互联网公司项目主管。她坐在我的治疗室里时,眼眶青黑如染了墨,手指无意识地绞着外套拉链:“护士,我快崩溃了。以前倒头就睡,现在躺床上两三个小时都闭不上眼,脑子像放电影似的,全是没做完的方案、没回的邮件,越想控制越停不下来……”

主诉:近3个月入睡困难(入睡潜伏期≥2小时),每周发作5-6晚,伴早醒(凌晨3点醒后难再入睡);日间感头晕、注意力下降,工作效率较前降低40%。

现病史:3个月前因负责公司核心项目,长期加班至深夜,逐渐出现“害怕失眠”的心理——“如果今晚又睡不着,明天肯定搞砸会议”,这种预期性焦虑反让入睡更困难。曾自行服用褪黑素,初期有效(入睡时间缩短至1小时),1周后失效,遂来院就诊。

病例介绍既往史:无重大躯体疾病,家族无精神疾病史;否认药物依赖史,偶有咖啡饮用(日均2杯)。

精神状态:神清,接触合作,情绪焦虑(GAD-7评分16分,提示中度焦虑);自述“睡前必查手机工作群,生怕漏消息”;睡眠日记显示:平均每日睡眠时长4.2小时,觉醒次数3-4次/夜。

03护理评估

护理评估面对李女士这样的患者,护理评估绝不能停留在“能不能睡着”,而是要像剥洋葱一样,逐层剖析“为什么睡不着”。我们从以下维度展开:

主观资料收集(患者视角)焦虑触发点:李女士明确表示,“项目截止日期”“领导临时布置任务”是主要压力源,睡前“复盘白天工作”成为惯性行为。01睡眠认知偏差:她认为“必须睡够8小时才正常”“偶尔失眠会导致大脑损伤”,这种绝对化认知加重了“怕失眠”的焦虑。02睡眠习惯:睡前2小时内使用手机(刷工作群、看短视频)、晚餐后饮用咖啡(为“提神赶工”)、作息不规律(有时凌晨1点睡,有时3点睡)。03

客观资料收集(临床观察)生命体征:睡前心率偏快(85-95次/分,基线65次/分),血压130/85mmHg(日常115/75mmHg);多导睡眠监测(PSG):入睡潜伏期112分钟(正常<30分钟),N1期(浅睡眠)占比35%(正常5-10%),觉醒次数5次/夜;量表评估: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14分(>7分提示睡眠质量差),GAD-7(广泛性焦虑量表)16分(中度焦虑)。

社会支持系统李女士独居,父母在外地,男友因工作繁忙常出差,“晚上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焦虑了只能自己扛”。

通过评估,我们发现:李女士的入睡困难是“压力事件(工作)→焦虑情绪→认知偏差(怕失眠)→不良行为(睡前刷手机)→生理唤醒(心率快)”的链式反应结果,环环相扣,需针对性干预。

04护理诊断

护理诊断基于NANDA(北美护理诊断协会)标准,结合李女士的评估结果,我们明确以下护理诊断:睡眠型态紊乱:与焦虑情绪导致的过度警觉及认知偏差相关依据:入睡潜伏期延长(≥2小时),PSG显示N1期占比异常,自述“无法停止思考”。

焦虑:与预期性失眠及工作压力事件相关依据:GAD-7评分16分,主诉“害怕失眠影响工作”,睡前心率增快。01知识缺乏:缺乏改善睡眠的有效方法及焦虑管理技巧02依据:自行服用褪黑素无效,未掌握放松训练,存在“必须睡够8小时”的错误认知。03

05护理目标与措施

护理目标与措施针对李女士的“焦虑-失眠”循环,我们制定了“短期缓解症状、长期重建睡眠模式”的双阶段目标,并通过“环境-认知-行为-情绪”四维干预打破困局。

(一)短期目标(1周内):缩短入睡潜伏期至1小时内,降低睡前焦虑水平

环境干预:打造“睡眠安全岛”

李女士住院期间,我们调整了病房环境:窗帘换成深灰色遮光帘(模拟夜间光线),床头柜摆放薰衣草香包(研究显示薰衣草气

文档评论(0)

sxgvvvvv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