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康复护理课件.pptxVIP

2025 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康复护理课件.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前言演讲人

目录01.前言07.健康教育03.护理评估05.护理目标与措施02.病例介绍04.护理诊断06.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08.总结

2025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康复护理课件

01前言

前言作为从事精神科护理工作12年的一线护士,我常想起门诊大厅里那个反复数玻璃门上贴条的患者——他叫阿强,28岁,确诊精神分裂症5年,规律服药后幻听消失了,却连“去超市买酱油”都做不好:总记不住要买的东西,走到货架前就发懵,回家后才想起没付钱。这类场景在精神科太常见了——当阳性症状(如幻觉、妄想)被药物控制后,认知功能障碍成了患者回归社会的“隐形枷锁”。

2023年《中国精神分裂症防治蓝皮书》显示,我国精神分裂症患者约1600万,其中70%-80%存在持续性认知损害,涉及注意力、记忆力、执行功能、社会认知等多个维度。这些损害不仅影响药物依从性,更让患者难以胜任工作、维持社交,甚至导致“病耻感-退缩-功能退化”的恶性循环。

前言2025年,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深化,认知康复护理已从“辅助手段”升级为“核心干预”。它不是简单的“做游戏”,而是通过科学评估、针对性训练和环境支持,帮助患者重建大脑的“认知地图”。今天,我将结合临床真实案例,和大家分享这套“让认知‘活起来’”的护理实践。

02病例介绍

病例介绍先和大家讲一个我全程参与护理的患者——小芸(化名),24岁,大学在读时发病,现病史3年。首发病因是备考压力下出现“同学在背后说我坏话”的幻听,逐渐发展为“教授用PPT控制我思想”的妄想,曾因攻击行为被强制住院。经奥氮平+心理治疗,目前阳性症状评分(PANSS)从68分降至32分(临床痊愈标准≤30分),但家属反映:“她能坐那看两小时手机,却记不住昨天吃了什么;出门买个菜,走到半路就忘记要干啥。”

2024年10月,小芸因“社会功能退化”再次入院,我们对其进行了系统认知评估:

注意力:数字划消测试(3分钟内划消“5”)仅完成32个,错误率25%(正常≥50个,错误≤5%);

记忆力:韦氏记忆量表(WMS)总分68分(正常≥85分),近期记忆(如“复述刚说的3个物品”)仅能记住1个;

病例介绍010203执行功能:塔测验(需将3个不同大小的环从A柱移到C柱,规则同汉诺塔)完成时间3分15秒(正常≤2分钟),且中途出现2次违规操作;社会认知:眼区情绪识别测试(EyesTest)正确率50%(正常≥70%),常误解他人表情为“厌恶”。这样的小芸,即使症状稳定,也难以回到校园。而我们的目标,就是通过认知康复护理,帮她重新“连接”大脑的各个功能模块。

03护理评估

护理评估要做好认知康复,第一步是“精准画像”。我常和新护士说:“认知评估不是填表格,是‘听’患者大脑的‘卡壳声’。”

认知功能专项评估我们采用“三维评估法”:

客观工具:必选MATRICS共识认知成套测验(MCCB),涵盖注意力/警觉性(持续操作测验)、工作记忆(数字广度)、言语学习(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验)等7个维度;

功能行为观察:记录患者日常活动中的“认知断点”——比如小芸叠衣服时,会把袜子和外套堆一起,问她“为什么不分类”,她答“分了又怎样,反正要放衣柜”;

家属访谈:了解患者病前认知水平(小芸高中时是数学课代表,逻辑能力强),对比病后变化(现在连手机导航都不会用),明确“衰退区间”。

相关因素评估认知损害不是孤立的,需结合:

药物影响:小芸服用奥氮平后BMI28(超重),而研究显示,抗精神病药引起的代谢综合征可能加重认知损害;

精神症状残留:虽无明显幻听,但她仍坚信“护士站有摄像头监视我”,这种偏执会干扰注意力;

社会支持:母亲过度保护(“她做不好,我来”),导致小芸缺乏认知训练机会;

动机水平:小芸说“反正我好了也回不了学校,练这些没用”,低动机是康复的最大阻力。

通过评估,我们画出了小芸的“认知短板图”:注意力分散>工作记忆薄弱>执行功能僵化>社会认知偏差,这为后续护理诊断和措施提供了“靶点”。

04护理诊断

护理诊断基于NANDA(北美护理诊断协会)标准,结合精神科专科特点,我们为小芸确定了以下护理诊断:

认知功能受损(特定于注意力、工作记忆、执行功能)依据:数字划消错误率高、无法完成多步骤任务(如“先服药,再整理床头柜,最后去活动室”)、工作记忆广度仅3位数(正常≥7±2)。

社交互动障碍(与社会认知偏差有关)依据:眼区情绪识别正确率低,曾因误解护士“皱眉”为“讨厌自己”而拒绝沟通。

自我管理能力下降(与认知-行为整合困难有关)依据:无法独立完成服药计划(需家属提醒)、日常物品管理混乱(抽屉里混着袜子和药盒)。

4.康复动机低下(与病耻感、预期性失望有关)

依据:主动参与训练意愿低(首次认知训练时说“别浪费时间”),认为“康复也没用”。

这些诊断环环相扣——

文档评论(0)

sxgvvvvv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