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PTSD 患者噩梦护理课件.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前言演讲人

目录01.前言07.健康教育03.护理评估05.护理目标与措施02.病例介绍04.护理诊断06.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08.总结

2025PTSD患者噩梦护理课件

01前言

前言站在护士站的窗前,看着夜色渐浓,我总会想起去年冬天值夜班时那个场景——32床的李大姐又一次从噩梦中惊醒,她蜷缩在床头,指甲几乎掐进掌心,呼吸急促得像刚跑完一场马拉松,嘴里反复呢喃着“炸弹…别过来…”。那是我从业第8年,第一次如此直观地感受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的“夜间战场”。

PTSD,这个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高致残性精神障碍”的疾病,近年来随着社会心理压力增大和创伤事件频发,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23年《中国精神卫生蓝皮书》数据显示,我国PTSD终身患病率已达1.3%,其中约70%的患者主诉“反复出现创伤相关噩梦”。这些噩梦不是普通的“睡不好”,它们像一把无形的刀,在患者入睡后精准划开记忆的伤口——爆炸的火光、亲人的呼喊、无法逃脱的窒息感,会在每一个深夜将患者拽回创伤现场。

前言作为临床护理工作者,我们常说“护理要跟着患者的需求走”。当PTSD患者白天努力维持“正常”,夜间却被噩梦反复“凌迟”时,如何为他们构筑一道“睡眠安全网”,是我们必须攻克的课题。今天,我将结合近年临床实践和最新循证护理指南,以“PTSD患者噩梦护理”为核心,从病例到措施,与大家深入探讨。

02病例介绍

病例介绍先和大家分享一个我全程参与护理的典型案例。患者张某,男,28岁,某建筑公司施工员,2024年6月因工地坍塌事故被困废墟48小时,获救后出现持续噩梦、日间警觉性增高、回避建筑工地等症状,2024年10月确诊PTSD,2025年3月因“近1周每晚惊醒5-6次,白天无法工作”收入我科。

入院时他的状态让我印象深刻:黑眼圈像涂了层墨,眼神涣散得不敢和人对视,坐在床边时身体始终保持“前倾”姿势,仿佛随时准备逃跑。他告诉我:“护士,我不敢睡。一闭眼就是钢筋砸下来的声音,我能清楚听见工友喊我名字,可我动不了…然后就会被吓醒,心跳得要从喉咙里蹦出来,一身汗把被子都浸透了。”

更让人心疼的是他的妻子王女士,全程攥着丈夫的手,红着眼眶说:“他以前睡眠特别好,打雷都不醒。现在我半夜只要翻身动静大点,他就‘腾’地坐起来,像被什么追着似的。我们都快30了,本来计划要孩子,现在…”

病例介绍这个病例集中体现了PTSD噩梦的典型特征:①内容与创伤事件高度相关(工地坍塌场景);②伴随强烈生理反应(心悸、大汗、呼吸急促);③导致睡眠碎片化(每晚多次惊醒);④引发日间功能损害(无法工作、家庭关系紧张)。这些特征正是我们制定护理方案的关键切入点。

03护理评估

护理评估面对这样的患者,护理评估必须“多维度、细颗粒”。我常和新护士说:“评估不是填表格,是要把患者的‘噩梦地图’画清楚——哪里是触发点,哪里是痛点,哪里是突破口。”结合张某的案例,我们从以下四方面展开:

生理评估重点关注睡眠-觉醒周期和自主神经功能。张某入院后连续3天进行多导睡眠监测(PSG),结果显示:总睡眠时间仅3.2小时(正常成人7-9小时),睡眠效率38%(正常>85%),快速眼动期(REM)占比高达45%(正常20-25%),且每次REM期均伴随肢体抽动、心率骤升至120-140次/分。这解释了他“一入睡就做噩梦”的现象——PTSD患者REM期延长且不稳定,而创伤记忆常被“锁”在REM期重现。

心理评估采用临床常用工具:①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为18分(>7分提示睡眠质量差);②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清单(PCL-5)评分为52分(≥33分提示PTSD);③自编“噩梦日志”(患者自行记录噩梦时间、内容、醒后情绪)显示:80%噩梦发生在凌晨2-5点,内容集中在“被钢筋压住”“听见工友呼救”“无法拨打120”三个场景。

社会支持评估张某是家中独子,父母务农,妻子在超市做收银员,经济压力较大;事故后公司支付了医疗费但未安排心理疏导,工友因赔偿问题与他有矛盾。这些社会因素加剧了他的“孤立感”,而孤立感正是噩梦的“燃料”——研究显示,社会支持缺失会使PTSD患者噩梦频率增加37%。

认知行为评估张某存在明显的“睡眠恐惧”:“我现在一看到床就害怕,觉得床是‘噩梦陷阱’。”同时,他对噩梦的认知存在偏差,认为“做噩梦说明我没好,永远好不了”。这种负性认知形成了“恐惧入睡→勉强入睡→噩梦惊醒→更恐惧入睡”的恶性循环。

04护理诊断

护理诊断基于评估结果,我们提炼出以下核心护理诊断(按优先顺序排列):

1.睡眠形态紊乱:与创伤相关噩梦导致的REM期异常、睡眠碎片化有关

依据:PSG显示睡眠效率38%,每晚觉醒次数>5次,日间嗜睡、乏力。

2.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相关症状:与反复重现的创伤性噩梦、情感麻

文档评论(0)

sxgvvvvv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