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5秋《名著阅读全解全练》(七、八年级新教材版)
《全练本》
参考答案
第一部《朝花夕拾》
名著基础全练
一、1.D
2.D(“表现中国农民的生命和活力是怎样被扼杀的”是鲁迅的小说《故乡》所揭示的主题,此小说出自小说集《呐喊》。)
3.D(“《父亲的病》中苦苦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我’”理解不正确。《父亲的病》中的“我”批判了庸医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故选D。)
二、1.①藤野先生(寿镜吾)②阿长(长妈妈)③范爱农
④衍太太
2.①AF②I③BE
3.①对自然(或生活)的爱②寻求救国救民真理
三、1.【示例一】选择图①。鲁迅十岁上下的时候,养了一只隐鼠。一天隐鼠不见了,长妈妈告诉鲁迅,他心爱的隐鼠被猫吃了,于是鲁迅动了“报仇”的念头,对他所遇见的猫追赶、袭击,打得它们垂头丧气。最后鲁迅偶然得知隐鼠是被长妈妈一脚踏死的。
【示例二】选择图②。鲁迅儿时家里有一位保姆——长妈妈。长妈妈虽然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但她也善良、朴实,她四处寻购,为鲁迅买来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令鲁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之情。
2.①阿长与〈山海经〉②范爱农
3.①陈莲河②衍太太③藤野先生④范爱农
四、1.朝花夕拾鲁迅(周树人)
2.①读书、习字、对课②学堂无须学费③矿路学堂④想救治像父亲那样为庸医所误的病人
3.(1)“我”渴望看五猖会,却被父亲强迫背书;“我”背完书后去看五猖会的情绪没有原来那么高。
(2)“好”是反语,用来讽刺衍太太的虚伪和自私。鲁迅通过这个词,揭示了衍太太表面上对别家孩子友好,实际上却利用他们满足私欲的真实面目。这种反语的运用使文章更具讽刺意味,深化了对人物性格的刻画。
名著综合全练
一、(一)1.①我在一次告假回家后给你买来了“三哼经”(《山海经》)②衍太太③五猖会
2.【示例一】我觉得寿镜吾先生会赞成父亲的做法。因为平时“我”问他“怪哉虫”,他很不高兴,所以,当他知道“我”去看五猖会,他一定不支持。何况,平时他总带学生读背古文,所以他会赞成让“我”背书。
【示例二】我觉得寿镜吾先生不会赞成父亲的做法。他虽然平时对学生很严格,但严而不厉,后来对“我”也好起来了。在私塾中,“我们”可以做折蜡梅、寻蝉蜕等孩子喜欢的活动。因而,当“我”提出去看五猖会时,寿镜吾先生也是会同意的。
(二)1.①范爱农②藤野先生③寿镜吾
2.【示例一】选择①《阿长与〈山海经〉》。①记叙了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鲁迅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充满了尊敬和感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真诚的惦念以及对年幼无知的时光的深切怀念。
【示例二】选择②《藤野先生》。②藤野先生是鲁迅留学日本期间极为尊敬的一位良师。他生活朴素,治学严谨,为人正直热忱,没有民族偏见。他真诚地帮助、关心鲁迅,仔细地检查并修改鲁迅抄的讲义,与当时日本学生对待中国留学生的鄙视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些高尚的品质一直激励着鲁迅勇往直前。
(三)1.琐记无常藤野先生
2.【示例一】《狗·猫·鼠》。因为鲁迅在这篇文章中借追忆自己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最终却惨遭谋害的往事,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施暴者的憎恨。以动物写人,表面上写讨厌猫,实际上却抨击了具有与猫类似习性的一类人,如当时社会上的一些反动派文人、军阀统治者的帮凶。
【示例二】《〈二十四孝图〉》。因为这篇文章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揭露和批判了封建孝道对中国儿童的思想毒害,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文章还对当时反对白话文和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四)1.【示例一】鲁迅写寻找蟋蟀药引时插入议论“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将反讽穿插进议论,以此表现庸医的可笑。
【示例二】文中描写了陈莲河用“蟋蟀”等做药引、用败鼓皮丸当神药等种种荒谬的手段来治病,“一用打破的鼓皮自然就可以克伏他”,讽刺了故弄玄虚、草菅人命的巫医。(任答一方面即可)
2.【示例】文中以儿童的视角回忆所谓的“名医”为父亲治病时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以及衍太太让“我”在床边喊父亲,企图留住父亲的灵魂;又从成人的视角批判了“庸医”草菅人命、故弄玄虚的丑恶本质,表现对封建迷信、孝道的不认同。
二、(一)1.①鲁迅(周树人)②心狠手辣,桀骜不驯③保尔
2.【示例一】鲁迅:一开始我以为鲁迅可以永远是百草园和三味书屋里那个天真的儿童,他追云雀、拔何首乌,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后来我才知道,面对国家的贫弱、民众的麻木,鲁迅弃医从文,积极寻找治国的良方。我明白:成长就是告别天真,承担社会的责任。
【示例二】祥子:一开始我以为祥子能一直像初来北平时那样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