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美版一年级上册美术第3课《有特点的房子》教学有感.docxVIP

湘美版一年级上册美术第3课《有特点的房子》教学有感.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1

湘美版一年级上册美术第3课《有特点的房子》教学有感

站在美术教室门口,听着里面传来孩子们叽叽喳喳讨论“我家房子有尖尖顶”“外婆家房子有小院子”的声音,我知道这堂《有特点的房子》课,已经有了一个热闹的开端。作为刚接触美术系统学习的一年级孩子,他们对“房子”的认知还停留在生活经验里,如何把这份朴素的认知转化为美术创作的灵感,是我备课前反复琢磨的事。

上课铃响后,我没有直接拿出范画,而是先播放了一段提前剪辑好的视频——从老城区青瓦白墙的民居,到郊外带着烟囱的小木屋,再到绘本里圆滚滚的蘑菇房。当视频里出现一座挂满彩色灯笼的中式房子时,坐在第一排的小男孩突然举起手:“老师!我过年去奶奶家见过这样的房子,晚上灯笼亮起来特别好看!”他的话像一颗小石子,在教室里激起了涟漪,孩子们纷纷分享自己见过的特别房子,有人说见过会“旋转”的观光房,有人说见过墙上画着卡通图案的幼儿园。这一幕让我想起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孩子的学习本就不是被动接受,而是基于已有经验主动建构的过程,而我要做的,就是搭建好连接生活与美术的桥梁。

接下来进入创作环节,我没有规定“房子必须画成方形”,而是给每个孩子发了一张印有不同线条的草稿纸——直线、曲线、波浪线,让他们试着用这些线条组合出房子的轮廓。有个小女孩迟迟不敢下笔,我蹲在她身边,轻声问:“你最喜欢家里的哪个地方呀?”她小声说:“阳台,妈妈会在那里种小花。”“那我们要不要先画一个能放下小花的阳台呀?”我一边说,一边拿着她的笔在纸上画了一条弯弯的曲线,“你看,这个像不像阳台的栏杆?”她眼睛一下子亮了,接着自己添上了三角形的屋顶和带着笑脸的窗户。在美术教学里,尤其是面对低龄孩子,“支架式教学”总能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不直接告诉他们“该怎么画”,而是通过提问和示范,帮他们找到自己的创作起点。

课堂后半段,我把孩子们的作品一张张贴在教室后面的展示墙上,没有打分,也没有评价“谁画得最好”,而是让他们当“小导游”,给大家介绍自己画的房子。一个小男孩指着自己画的“超人房子”说:“屋顶上有超人的标志,坏人来了它会发出警报!”另一个小女孩画的房子有好几层,每一层都有不同的颜色,她说:“这是给流浪小猫小狗住的房子,每一层都有软软的小床。”听着这些充满童真的介绍,我突然觉得,比起画得“像不像”,孩子们在作品里藏着的想象力和善良,才是这堂课最珍贵的收获。有个平时很内向的小男孩,在介绍自己画的“爷爷的房子”时,声音虽然不大,但说得很认真:“房子后面有爷爷种的竹子,还有我和爷爷一起做的小秋千。”我忍不住为他鼓掌,他低下头,嘴角却悄悄扬了起来。那一刻我明白,美术课不只是教孩子画画,更是给他们一个表达内心、展现自我的舞台,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创作中找到自信。

下课铃响了,孩子们还围着展示墙不肯走,有的在讨论“我下次要画会飞的房子”,有的在互相约着“明天还要画房子”。收拾教具的时候,我看着墙上那些歪歪扭扭却充满生命力的房子,心里满是温暖。这堂课没有完美的范画,也没有整齐划一的作品,但孩子们眼里的光和脸上的笑容,让我更加确定:好的美术课,不是培养“小画家”,而是守护孩子们对世界的好奇心和创造力。未来再上这堂课,我想我会准备更多生活化的素材——比如让孩子们带一张家里房子的照片,或者收集一些不同材质的纸,让他们试着做出“立体的房子”,让这份对“房子”的热爱,能以更多元的方式延续下去。

教学这条路,从来不是单向的输出,而是和孩子们一起成长的过程。这堂《有特点的房子》,不仅让孩子们学会了用画笔表达对房子的认知,也让我更加懂得:教育的温度,藏在每一次耐心的倾听里,藏在每一个尊重孩子独特想法的瞬间里,而美术,就是传递这份温度最好的载体。

文档评论(0)

美在当下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