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pptxVIP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这个本应阖家欢聚、把酒言欢的日子里,诗人岑参却身处行军途

中,战火纷飞,山河破碎。他心中的思念与忧虑如潮水般翻涌,化作一首《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这首诗短短二十字,藏着怎样深沉的家国情怀?又寄托着怎样

炽热的思乡之情?让我们一同走进诗句,探寻其中的情感密码。

新课导入

金秋九月,菊香浮动,又到了登高望远、遍插茱萸的重阳佳节。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1.了解作者及诗歌的主要内容。

2.深入体会诗歌所蕴含的丰富情感。

3.分析诗歌用典、想象、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学习目标

□作者简介

岑参(约715—770),唐代边塞诗人,江

陵(今属湖北)人,与高适齐名,并称“高

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他长于七言歌行。由于从军多年,对边塞生活有深刻体验,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

其诗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有《岑嘉州诗集》传世。

自主学习——晓常识

□主要作品

边塞风光与军旅生活: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碛中作》

思乡怀人之作:《逢入京使》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自主学习——晓常识

□岑参生平经历

早期求学历程:岑参早岁孤贫,在艰苦的环境中,依靠兄长的教导,勤奋

苦读,遍览史籍,为日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段经历培养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对知识的强烈渴望,也让他早早见识到生活的不易,对社会底层人民的疾苦有了一定的感知。

仕途初期:天宝三载,岑参进士及第,初任率府兵曹参军,然而这个职位

并不能让他充分施展才华,他内心渴望着更广阔的天地来实现自己的抱

负。

自主学习——晓常识

边塞生涯:两次投身边塞生活,是岑参人生中极为重要的阶段。在边塞,他

亲身领略了塞外的奇异风光,如浩瀚的沙漠、雄伟的雪山、广袤的草原;也深切体验了军旅生活的艰辛与豪迈,目睹了战争的残酷。

晚年境遇:代宗时期,岑参任嘉州刺史,但因时局动荡,仕途坎坷,晚年的

他生活并不顺遂。大历五年,最终在成都抱憾而终。他的一生,虽历经波折,却为后世留下了众多不朽的诗篇,其诗歌反映了特定时代的风貌,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自主学习——晓常识

自主学习——知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发动叛乱,这场叛乱给唐朝带来了沉

重的打击。次年,长安这座繁华的都城沦陷于叛军之手。国家陷入战乱,百姓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公元757年(唐肃宗至德二载)二月,肃宗从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也跟随前往。

这首《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原有小注说:“时未收长安”。就在当年九月,唐军成功收复长安。而此诗极有可能是岑参在该年重阳节,于行军途中,听闻长安未复又即将收复的消息时,有感而发创作的。在这特殊的时期,特殊的节日,

身处行军途中的岑参,心中满是对故园长安的思念,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对饱受战乱之苦的人民的同情,种种复杂情感交织,催生了这首动人的诗篇。

五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五绝,就是指五言四句而又

合乎律诗规范的诗歌,属于近体诗范畴。此体源于汉代乐府小诗,深受六朝民歌影响,定型成熟于唐代,是绝句体裁中最早出现和定型的文体。因小见大,以少总多,在短章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是其最大特色。

代表作品有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杜甫的《八阵图》、王维的《鸟鸣涧》、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等。

自主学习——识文体

自主学习——识文体

边塞诗

思想内容:

1.描写边塞的奇特风景。

2.表现建功立业的豪情、报效祖国的激情或壮志难酬的愤懑。

3.反映战争的残酷和战士的艰苦生活。

4.表现征人思乡、闺中念远的边愁。

1.听朗诵,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律,感受诗

歌的声韵美。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qiǎng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

bàng

应傍战场开。

自主学习——读诗歌

九月九日重阳节,我在行军路途中,思念故乡长安。

2.解说标题:从此诗的标题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自主学习——读诗歌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自主学习——读诗歌

3.读懂诗意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译文:(九月九日重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然而在这

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谁能给我送酒来。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的故乡长安,那菊花大概靠近这战场开放了。

强:勉强。

欲:想要。

登高: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以避灾祸的风俗。

怜:可怜。

故园:指长安。岑参久居长安,故称长安为“故

园”。长安不仅是故园,更是国家的都城。

傍:靠近、接近。

自主学习——读诗歌

重点探究

任务一: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意象,探究诗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25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