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幼儿园健康课洗手赶跑细菌课件.pptxVIP

2025 幼儿园健康课洗手赶跑细菌课件.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为什么要洗手?从“看不见的敌人”说起演讲人

为什么要洗手?从“看不见的敌人”说起01如何让洗手成为“自然习惯”?课堂实践与家园共育02怎样洗手才有效?七步洗手法的细节拆解03总结:洗手,是童年最温暖的健康守护04目录

2025幼儿园健康课洗手赶跑细菌课件

作为从业12年的幼儿园保健教师,我每天穿梭在教室、走廊和活动室时,总会留意孩子们的卫生习惯:有的孩子刚玩完积塑玩具就抓起饼干往嘴里塞,有的蹲在沙池里挖沙后直接揉眼睛,还有的在如厕后只象征性地冲一下手……这些场景让我既心疼又着急——孩子们对“细菌”的认知模糊,对“洗手”的意义一知半解,而这恰恰是守护他们健康的第一道防线。今天,我将以“洗手赶跑细菌”为主题,从科学原理、操作规范到实践落地,为大家展开一节完整的健康课设计。

01为什么要洗手?从“看不见的敌人”说起

1细菌:儿童健康的常见威胁者在幼儿园的日常环境中,细菌几乎无处不在。我曾用采样棉签在教室门把手、滑滑梯扶手、积木筐边缘进行过微生物检测,培养皿中呈现的结果令人震惊:门把手每平方厘米约有8.2万个菌落,滑滑梯扶手因接触汗液和沙土,检测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而孩子们最常玩的塑料积木缝隙里,大肠杆菌的检出率高达65%。这些数字不是危言耸听——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显示,5岁以下儿童腹泻病例中,30%与手部卫生不良直接相关;普通感冒的传播途径里,70%是通过手接触口鼻眼黏膜实现的。

2儿童手部污染的“三大高发场景”结合12年观察,我总结出幼儿园里最易导致手部污染的三个场景:01(1)游戏活动后:无论是玩彩泥时接触的色素、玩沙子时附着的泥土,还是搭积木时沾染的前一位小朋友的唾液,都会在手部形成“细菌培养基”;02(2)如厕后:粪便中含有大量肠道致病菌(如沙门氏菌、诺如病毒),即使穿着开裆裤的小班幼儿,也可能因擦拭不彻底导致手部污染;03(3)接触公共物品后:从教室的水龙头开关、图书角的绘本封面,到餐厅的椅子扶手,这些高频接触区域往往是细菌的“中转站”。04

3洗手的核心价值:阻断“手-口-病”传播链曾有位小班家长告诉我,孩子入园第一月反复感冒,后来发现是他总用摸过玩具的手揉鼻子。这正是典型的“手-黏膜接触传播”。科学研究证实,正确洗手可使儿童腹泻发生率降低50%,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降低23%-40%。对幼儿园来说,培养洗手习惯不仅是保护个体健康,更是构建集体卫生屏障——一个班级若有90%以上幼儿掌握正确洗手方法,集体性腹泻事件的发生率可下降75%。

02怎样洗手才有效?七步洗手法的细节拆解

1洗手时机:抓住“五个关键节点”根据《儿童手卫生规范》(WS/T510-2016),结合幼儿园一日生活流程,我将洗手时机总结为“五必须”:01(2)如厕后必须洗:阻断肠道致病菌传播的核心环节;03(4)户外活动后必须洗:沙池、滑梯等区域的沙土中含有大量环境微生物;05(1)餐前必须洗:从“玩玩具”到“拿勺子”的转换,是防止“病从口入”的关键;02(3)接触分泌物后必须洗:擤鼻涕、擦眼泪或帮助同伴清理呕吐物后;04(5)接触动物或植物后必须洗:即使是班级饲养的小金鱼,鱼缸边缘也可能有细菌。06

2七步洗手法:从“形式正确”到“实质有效”我常看到孩子们洗手时的误区:有的只冲10秒就跑开,有的随便搓两下手心,还有的直接用袖口擦手。这些“无效洗手”反而会让细菌“死灰复燃”。正确的七步洗手法需遵循“内-外-夹-弓-大-立-腕”口诀,每个步骤都有具体要求:

2七步洗手法:从“形式正确”到“实质有效”第一步:内(洗手掌)用流动水湿润双手,取适量洗手液(约黄豆大小),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20秒。我曾用荧光检测法发现,70%的幼儿会忽略这一步的“手指并拢”——指缝若未完全贴合,中间的细菌就无法被清除。

2七步洗手法:从“形式正确”到“实质有效”第二步:外(洗背侧指缝)双手交叉,掌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双手,重复同样动作。小班幼儿常因手指力量不足,搓洗时力度不够,教师可握住孩子的手,边示范边说:“像给小手指的背面挠痒痒一样,轻轻搓搓。”

2七步洗手法:从“形式正确”到“实质有效”第三步:夹(洗掌侧指缝)双手十指交叉,掌心相对,沿指缝相互揉搓。这一步的关键是“指缝对齐”,我会用儿歌引导:“十指交叉好朋友,手拉手来搓搓缝。”

2七步洗手法:从“形式正确”到“实质有效”第四步:弓(洗指背)弯曲手指成弓形,将指背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很多孩子会直接搓指甲盖,却忽略了指背的皮肤褶皱,这时候可以用比喻:“小手指弯成小拱桥,桥洞下面要搓到。”

2七步洗手法:从“形式正确”到“实质有效”第五步:大(洗大拇指)一手握住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拇指的关节处是细菌易藏的“死角”,我会提醒:“大拇指像根小柱子,转着圈儿搓干净。”

文档评论(0)

sxgvvvvv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