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一、课程背景与目标:为何要关注秋千旁的安全?演讲人
01课程背景与目标:为何要关注秋千旁的安全?02秋千旁玩耍的潜在风险:从现象到原理的深度解析03“秋千旁不玩耍”的教育策略:从认知到行为的阶梯式引导04家园共育:构建“安全认知”的一致性05课程总结与延伸:让安全意识扎根童年目录
2025幼儿园健康课秋千旁不玩耍课件
01课程背景与目标:为何要关注秋千旁的安全?
课程背景与目标:为何要关注秋千旁的安全?作为一名深耕学前教育12年的幼儿园保健教师,我曾在晨间活动时目睹过这样的场景:4岁的朵朵追着飘落的秋千绳跑,被突然荡回的秋千板撞得踉跄;5岁的小宇蹲在秋千架下捡石子,起身时额头磕在晃动的铁链上。这些看似“偶然”的意外,实则是幼儿在秋千区缺乏安全意识的必然结果。2023年教育部发布的《幼儿园户外活动安全指导手册》中明确指出:秋千区是幼儿园运动类器械区中“高风险区域”,因秋千摆动产生的惯性力、幼儿奔跑碰撞、器械与人体的接触性伤害等,占幼儿户外伤害事故的28.7%(数据来源:某省托幼机构安全事故年度报告)。
本课程核心目标:通过情景认知、行为示范与实践演练,帮助3-6岁幼儿建立“秋千旁不随意玩耍”的安全意识,掌握“安全距离”“观察等待”“规范使用”三大核心技能;同时为教师提供可操作的指导策略,形成“环境-行为-认知”三位一体的安全防护网。
02秋千旁玩耍的潜在风险:从现象到原理的深度解析
秋千运动的物理特性与伤害类型秋千的运动遵循“单摆原理”:当秋千被推动后,会以悬挂点为中心做周期性摆动,摆动幅度越大,末端(秋千板或座椅)的线速度越快。根据测算,一个正常身高成人推动的秋千,在最大摆幅时末端速度可达3-5米/秒(相当于成年人慢跑速度)。这样的速度下,若幼儿在秋千周围1米范围内停留、奔跑或攀爬,可能面临以下伤害:
碰撞伤:秋千板/座椅回摆时撞击幼儿头部、躯干或四肢,常见淤青、软组织挫伤,严重时可能导致脑震荡(如撞击头部);
夹伤:秋千铁链与支架连接处、座椅与绳索的缝隙,可能夹伤幼儿手指或衣物(曾有幼儿因衣角被夹,随秋千摆动被带离地面的案例);
跌倒伤:幼儿为躲避秋千奔跑时,可能因地面不平整(如塑胶颗粒脱落)、鞋子打滑等因素摔倒,造成擦伤或骨折;
秋千运动的物理特性与伤害类型挤压伤:多秋千同时使用时,相邻秋千的摆动轨迹交叉,可能导致幼儿被两台秋千“夹击”(如A秋千向左摆,B秋千向右摆,中间站立的幼儿被双向撞击)。
幼儿行为特点与风险的“叠加效应”3-6岁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进一步放大了秋千旁的安全隐患:
动作协调性不足:4岁前幼儿大肌肉运动能力尚未成熟,奔跑时重心不稳、急停反应慢(实验显示,4岁幼儿从“看到危险”到“做出躲避动作”的平均反应时间为1.2秒,而秋千完成一次小幅度摆动仅需0.8秒);
空间感知能力弱:对“摆动范围”“安全距离”缺乏直观认知,常因好奇靠近正在摆动的秋千(观察记录显示,60%的3-4岁幼儿会主动靠近“正在动”的秋千,试图触摸座椅或铁链);
规则意识待强化:在“等待秋千”时易因急躁推挤同伴,或在“他人使用秋千”时自行进入区域玩耍(某园观察数据:自由活动时间,秋千区同时出现“使用者”和“旁观者”的概率为78%,其中32%的旁观者会进入1米危险区);
幼儿行为特点与风险的“叠加效应”注意力分散:易被其他事物吸引(如飘落的树叶、同伴的笑声),导致忽略秋千的运动轨迹(曾有幼儿因追蝴蝶,直接冲进正在摆动的秋千区)。
03“秋千旁不玩耍”的教育策略:从认知到行为的阶梯式引导
环境创设:用可视化标识建立“安全边界”环境是无声的教育者。通过改造秋千区环境,能帮助幼儿直观理解“哪里可以玩,哪里不能靠近”。
环境创设:用可视化标识建立“安全边界”物理隔离与标识在秋千架周围1.5米处铺设不同颜色的地垫(如红色),并绘制“禁止进入”的卡通图案(如小脚丫踩在红色区域会冒“×”);
秋千座椅下方地面粘贴黄色警示线(呈扇形,覆盖秋千最大摆动范围),线外标注“安全等待区”;
悬挂可视化规则牌(图+文):如“秋千动,我不动;秋千停,我靠近”“等秋千站稳了,再去玩”。
材料辅助
在安全等待区投放小椅子、绘本架或积木筐,转移幼儿等待时的注意力;
为秋千配备“使用信号灯”(如绿色挂牌表示“可用”,红色表示“正在使用”),帮助幼儿判断是否可以靠近。
认知教育:通过多感官体验理解“危险在哪里”幼儿的学习依赖具体形象的感知。需通过情景模拟、游戏化教学,让“秋千旁玩耍的危险”可看、可触、可体验。
1.小班(3-4岁):直观感知“摆动的力量”
情景演示:用玩偶模拟“小猴子在秋千旁玩耍”:小猴子(玩偶)蹲在秋千下捡果子,秋千荡回来撞到它,玩偶“哎呦”摔倒;教师提问:“小猴子为什么受伤了?”引导幼儿观察“秋千在动的时候,下面不能站人”;
触觉体验:用气球绑在秋千板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LiBr球磨时间对La-Mg-Ni系材料贮氢性能的影响.pdf VIP
- 中联W5610-6A塔吊说明书操作手册.pdf VIP
- LiNi_(0.8)Co_(0.1)Mn_(0.1)O_(2)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水热法制备及性能.pdf VIP
- 2025年货运管理岗考试题及答案.docx
- 品质周报表单.xls VIP
- 膨胀加强带专项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 VIP
- S公司汽车零部件量产项目变更管理优化研究.pdf
- 2025年湖北联投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docx VIP
-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日常修订版(2017年版2025年修订).pdf VIP
- NB-T+10173-2019+煤矿井下定向钻进技术规程.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