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项三背诵与积累试题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观潮》)
2.细细的溪水,流着()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布满河床。(《走月亮》)
3.人们常说:“(),孰能无惑?”这句话出自《》,告诉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疑惑,要勇于提问。
4.(),不学不成,不问不知。这句话强调了学习和提问的重要性。
5.云母屏风烛影深,()。嫦娥应悔偷灵药,()。(李商隐《嫦娥》)
6.八月暖,九月温,()。
7.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好像()滚动。(《观潮》)
8.浪潮越来越近,犹如()白色战马(),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好像大地都被震得()起来。(《观潮》)
9.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节选)
10.博学之,(),慎思之,(),笃行之。(《礼记》节选)
11.一场秋雨一场寒,()。
12.空山中看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13.横看成岭侧成峰,()。不识庐山真面目,()。(苏轼《题西林壁》)
14.梅须逊雪三分白,()。(卢钺《雪梅》)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诗句中,描写秋天景色的是()
A.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B.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C.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D.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这句诗出自()
A.白居易《暮江吟》
B.李白《望庐山瀑布》
C.杜甫《绝句》
D.王维《山居秋暝》
3.下列关于《精卫填海》的说法,错误的是()
A.精卫是炎帝的小女儿溺水身亡后变成的鸟。
B.精卫填海的行为体现了坚持不懈的精神。
C.“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描写了精卫的做法。
D.这个故事出自《论语》。
4.“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句话的意思是()
A.尺子和寸都有自己的长度。
B.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要互相学习。
C.只有尺子比寸长,寸比尺子短。
D.做事要量力而行,不要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
5.下列句子中,不是描写自然景观的是()
A.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B.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C.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
D.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6.“好问则裕,自用则小”这句话出自()
A.《尚书》
B.《论语》
C.《孟子》
D.《庄子》
7.下列诗句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C.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D.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8.下列对《爬山虎的脚》一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是()
A.爬山虎的脚长在叶子的中间。
B.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细丝的头上会变成小圆片,巴住墙。
C.爬山虎的叶子是黄色的,排列得很整齐。
D.爬山虎是依靠根来向上攀爬的。
9.“立了秋,把扇丢”这句谚语的意思是()
A.立秋之后,天气变凉,就不需要扇子了。
B.立秋之后,要把扇子扔掉,不能再用。
C.立秋当天,必须把扇子丢掉,这是传统习俗。
D.立秋之后,扇子就没有用了,只能丢掉。
10.下列句子中,与“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运用相同修辞手法的是()
A.他长得像他爸爸。
B.平静的湖面像一面镜子。
C.小鸟在枝头唱歌。
D.我好像在哪里见过他。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20分)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全面认识事物,需要跳出局部,从整体观察。()
2.《精卫填海》这个故事中,精卫最终成功把东海填平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寒假)期末5-8单元复习《课内阅读》专项训练试题卷.docx
-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寒假)期末第二单元复习《默写》专项训练试题卷.docx
-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寒假)期末第三单元复习《默写》专项训练试题卷.docx
-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寒假)期末第一单元复习《默写》专项训练A试题卷.docx
-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寒假)期末复习《看拼音写词语》专项训练A试题卷.docx
-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寒假)期末复习《看拼音写词语》专项训练B试题卷.docx
-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寒假)期末总复习《古诗文阅读》专项训练试题卷.docx
-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寒假)期末总复习《连线题》专项训练试题卷.docx
-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寒假)期末总复习《默写》专项训练B试题卷.docx
-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寒假)期末总复习《默写》专项训练试题卷.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