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插秧歌》练习题
一、基础积累题(每题3分,共15分)
1.补全《插秧歌》的作者及朝代信息:《插秧歌》的作者是______(朝代)的______,他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为“______”。
2.给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注音:
(1)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2)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3)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______)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含义:
(1)笠是兜鍪蓑是甲(兜鍪:)
(2)雨从头上湿到胛(胛:)
(3)秧根未牢莳未匝(莳:;匝:)
4.下列对《插秧歌》体裁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律诗B.绝句C.古体诗D.词
5.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A.笠是兜鍪蓑是甲B.雨从头上湿到胛
C.唤渠朝餐歇半霎D.低头折腰只不答
二、文本精读题(共35分)
(一)句子赏析(每题5分,共15分)
1.赏析“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一句的表达效果。
2.分析“笠是兜鍪蓑是甲”中比喻手法的作用。
3.结合语境,说说“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展现了农民怎样的形象特点。
(二)内容理解(每题10分,共20分)
1.诗歌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插秧场景?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全诗是如何体现农民劳作的艰辛的?请从多个角度进行概括。
三、拓展探究题(共20分)
1.对比《插秧歌》与白居易《观刈麦》中对农民劳作场景的描写,分析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的异同(10分)。
2.结合当下社会现实,谈谈你对《插秧歌》中所体现的劳动精神的理解(10分)。
四、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基础积累题
1.南宋;杨万里;南宋四大家(解析:杨万里是南宋著名诗人,其诗自成一派,号“诚斋体”,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南宋四大家”,需准确记忆作者朝代及文学常识)
2.(1)chā(2)jiǎ(3)qú(解析:“插”为多音字,此处表示“插入”,读chā;“胛”指肩胛,读jiǎ;“渠”在古文中常指代“他”,读qú,需注意古汉语中特殊代词的读音)
3.(1)古代战士戴的头盔(2)肩胛(3)移栽、种植;满、遍(解析:“兜鍪”是古代军事装备,此处将“笠”比作“兜鍪”,需结合比喻语境理解;“胛”为文言文中对身体部位的称呼;“莳”“匝”是描写插秧动作和状态的关键词,需结合农事场景记忆)
4.C(解析:律诗和绝句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且句数固定;词有词牌名和固定句式;《插秧歌》句式灵活,不严格遵循平仄格律,属于古体诗,故选C)
5.A(解析:A选项将“笠”比作“兜鍪”,“蓑”比作“甲”,运用比喻修辞;B、C、D选项均为对动作或场景的直接描写,无比喻,故选A)
二、文本精读题
(一)句子赏析
1.该句运用白描手法,以“抛”“接”“拔”“插”四个连续的动词,精准勾勒出田夫、田妇、小儿、大儿分工协作插秧的场景,语言简洁明快,画面感极强,生动展现了农家全员参与农事的忙碌景象,体现出农民劳作的紧张与有序(解析:从描写手法和动词作用入手,分析句子对场景塑造和情感表达的作用,突出“白描”和“动词”的艺术效果)。
2.把“笠”比作“兜鍪”(头盔),“蓑”比作“甲”(铠甲),将农民的插秧劳作比作士兵作战,形象地写出了农民在雨中插秧时,蓑衣和斗笠如同铠甲头盔般保护身体的状态,既突出了雨势之大,又暗示了插秧劳作的艰辛,赋予平凡农事一种庄重感,表达了对农民的敬佩之情(解析:先明确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再结合语境分析比喻对场景氛围和情感表达的作用,挖掘深层含义)。
3.“唤渠朝餐”体现出家人对农民的关心,“低头折腰只不答”则通过农民的动作和沉默,展现出他们专注于插秧、不愿浪费片刻时间的状态,刻画了农民勤劳、质朴、吃苦耐劳的形象,也从侧面反映出农事的紧迫与繁重(解析:结合人物动作和语境,分析农民的心理和形象特点,联系“劳作艰辛”的主题展开)。
(二)内容理解
1.诗歌前两联描绘了一幅全家总动员、冒雨插秧的繁忙场景。田夫负责抛秧,田妇承接秧苗,小儿参与拔秧,大儿专注插秧,一家四口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同时,“雨从头上湿到胛”直接点明当时正下着雨,农民们在雨中坚持劳作,雨水从头顶湿到肩胛,进一步凸显了插秧场景的艰辛与紧张(解析:从人物分工和环境描写两个角度,梳理诗句中的关键信息,概括场景特点)。
2.全诗从多个角度体现农民劳作的艰辛:一是环境之苦,农民在雨中插秧,雨水浸湿全身,“雨从头上湿到胛”展现了恶劣的劳作环境;二是劳作之繁,全家老少齐上阵,“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体现出农事的繁重,需要全员参与;三是时间之紧,家人呼唤农民休息吃早饭,农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 过零丁洋》练习题.docx
-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 十五从军征》练习题.docx
-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docx
-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练习题.docx
-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枣儿》练习题.docx
-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题.docx
-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练习题.docx
-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灯光》练习题(含解析).docx
- 统编版小学语文小升初学用专项复习卷——字音、词语.docx
- 统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江南》练习题(含解析).docx
- 建筑工程安全保证体系与措施.pdf
- 第七章 运动和力 小专题(三) 速度的图像及计算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pptx
- 专题02 氮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考点(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pptx
- 第三单元学习项目一+多样的复调(第一课时)课件++2025-2026学年人教版(简谱)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pptx
- 1.5 科学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课件高一下学期物理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pptx
- 第三单元第3课《制陶》课件+2025-2026学年辽海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pptx
- 9.2 把握适度原则 高二政治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pptx
- 25秋同步导学化学九下粤教科学版教学资源9.4 化学与健康.docx
- 专题2 物质的变化-中考化学复习(人教版2024).pptx
- 15小虾课件-三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ppt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