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祛湿养生茶配方(薏米红豆茯苓饮)
一、核心配方(1人份,温和祛湿、健脾消肿)
食材类别
具体食材
用量
备注
祛湿核心(灵魂食材)
薏米(薏苡仁)
20g
首选炒薏米(提前炒制去寒性,健脾祛湿效果更佳,生薏米寒性重,不推荐)
祛湿核心
赤小豆(红小豆)
15g
颗粒细长(利水消肿,不可用圆形红豆替代,红豆偏补血,祛湿力弱)
健脾辅助
茯苓(干)
10g
块状茯苓(健脾宁心,帮助运化湿气,避免湿气堆积)
调味增香(平衡口感)
芡实(干)
10g
炒芡实更佳(固脾祛湿,增加口感软糯,中和寒性)
调味增香
红枣(干)
3颗
无核红枣(补血益气,中和食材寒性,可选)
调味增香
生姜
3g
切薄片(温中止呕,缓解薏米寒性,体质虚寒者加)
调味增香
冰糖
10g
老冰糖更佳(甜度柔和,按口味调整,可选)
基底液体
清水
600ml
矿泉水更佳(避免自来水异味,确保食材纯净)
升级配料(祛湿强化)
山药片(干)
8g
健脾养胃(湿气重且脾胃虚弱者加,可选)
升级配料(可选)
陈皮(干)
3g
理气健脾(帮助祛湿,增加陈皮香,可选)
升级配料(可选)
荷叶(干)
5g
清热祛湿(夏季湿气重、易上火者加,可选)
升级配料(可选)
冬瓜皮(干)
10g
利水消肿(湿气重且水肿者加,可选)
二、制作步骤(总耗时:40分钟,含炒制+熬煮,新手零失败)
准备工作(15分钟,关键:食材预处理+薏米炒制):
核心食材预处理(去寒关键):
若用生薏米,需提前炒制:将生薏米放入无油锅中,小火翻炒10分钟至表面微黄、有米香味(炒至微微鼓起,避免炒糊,炒制后寒性降低,健脾祛湿效果翻倍);炒好后放凉备用(可提前批量炒制,密封保存,随取随用)。
赤小豆用清水快速冲洗,沥干水分(无需浸泡,赤小豆质地坚硬,熬煮时需久煮出味);
茯苓用清水冲洗表面灰尘,切成小块(块状茯苓需切薄,方便熬出药效,若用茯苓粉,可最后10分钟加入);
芡实、山药片(可选)用清水快速冲洗,沥干备用;陈皮(可选)用温水泡软,刮去内层白瓤(避免苦涩,理气效果更佳)。
其他食材预处理:
红枣洗净,无核款直接用,有核款剪开去核(避免上火,中和苦味);
生姜洗净去皮切薄片(薄片更易出味,温和不呛口);
冰糖敲碎(块状冰糖方便快速融化,避免结块)。
熬煮过程(25分钟,核心:慢炖出效+温和不燥):
打底熬制(药效释放):
将炒好的薏米、赤小豆、茯苓块、芡实、山药片(可选)、冬瓜皮(可选)放入砂锅中,加入600ml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盖上锅盖慢炖20分钟(保持微沸状态,让食材的祛湿成分充分释放);期间每隔10分钟轻轻搅拌一次(防止茯苓、芡实粘锅底)。
加配料调味(中和寒性):
放入红枣、生姜片、陈皮(可选)、荷叶(可选),继续小火慢炖5分钟(红枣的甜味融入汤汁,陈皮、荷叶的香气释放,中和食材寒性);
加入冰糖,搅拌均匀至完全融化(冰糖后放,避免过早加入影响食材药效,且能更好控制甜度);
若用茯苓粉,此时加入茯苓粉,搅拌均匀,煮2分钟(避免茯苓粉结块,确保充分融入汤汁);
关火后焖5分钟(利用余温让药效进一步融合,汤汁更浓郁)。
过滤与饮用(祛湿适配场景):
过滤步骤:用滤网将砂锅中的食材残渣过滤掉,只留熬好的汤汁(残渣可丢弃,有效成分已融入汤汁,若喜欢软糯口感,可将薏米、赤小豆、芡实一同食用);
饮用方式:
温热饮用(祛湿效果最佳,适合春秋冬季,暖身又祛湿);
常温饮用(夏季可放凉后饮用,需尽快喝完,避免变质);
分两次饮用(早晚各1次,饭后1小时饮用,减少对肠胃刺激,祛湿更温和);
可搭配杂粮粥食用(作为早餐或晚餐,健脾祛湿效果加倍)。
储存技巧:
密封冷藏保存,2天内喝完(避免滋生细菌,冷藏后口感会更浓稠);
再次饮用时加热至温热(不可反复煮沸,否则药效会流失,口感变稀);
若想长期保存,可将炒制好的薏米、赤小豆等食材打成粉末,密封保存(每次取15g,用沸水冲泡,焖5分钟即可饮用,便捷高效)。
三、祛湿养生指南与关键技巧
食材选择与处理(祛湿核心关键):
薏米选择:首选炒薏米(寒性低,适合长期饮用),避免生薏米(寒性重,长期饮用易导致脾胃虚寒、腹泻,尤其体质虚寒者禁用生薏米);20g炒薏米/人份,用量不可过多(过量易导致腹胀)。
赤小豆vs红豆:必须选赤小豆(颗粒细长、颜色暗红,利水消肿、祛湿力强),不可用圆形红豆(红豆偏补血,祛湿效果差,口感更软糯,适合煮粥);赤小豆无需浸泡,直接熬煮即可(久煮后口感软糯,不影响饮用)。
茯苓选择:首选块状茯苓(无硫熏、颜色微黄,质地坚实,药效更足),避免购买颜色过白、有刺鼻气味的硫熏茯苓(不仅药效差,还危害健康);块状茯苓需切片熬煮,茯苓粉更便捷,但需注意防潮保存。
熬制技巧(药效不流失)
专注于文案的个性定制,修改,润色等,具有扎实的文案功底,可承接演讲稿、读后感、任务计划书、营销方案等多方面的工作。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