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海陆变迁》课件-2025-2026学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pptx

3.3《海陆变迁》课件-2025-2026学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SECTION3OFCHAPTERIII

【2024新教材】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

CHANGESINLANDANDSEA

海陆变迁

CHANGESINLANDANDSEA

SECTION3OFCHAPTERIII

【2024新教材】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

CHANGESINLANDANDSEA

海陆变迁

CHANGESINLANDANDSEA

教学目标和要求(核心素养)

举例说明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了解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了解世界火山,地震的主要分布规律,关注人类如何防震抗灾,提高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

初步了解海陆地形的形成及发展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

发现大约在2.5亿年前,

云南石林所在的地区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海底沉积形成了深厚的石灰岩。后来,地壳抬升,岩层露出水面。

发现-云南路南石林

在持续抬升和侵蚀过程中,

石林地区逐渐形成了如今

这种众峰峥嵘、千姿百态

的石林奇观。

©

读图3-34,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云南石林的地貌景观。

发现-云南路南石林

“沧海桑田”是我国古人对世事经历翻天覆地变化的形象比喻,试从地理的角度解释这个成语。

LAND-SEA

SURFACEMORPHOLOGYCHANGES

地表形态变化

SURFACEMORPHOLOGYCHANGES

沧海变成桑田,

桑田变为沧海

意指海陆变迁。

问题探究-01

我国科学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脉考察时,

发现岩石中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

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这里曾经是一片海洋,

后来由于地壳隆起才抬升成为高山。

问题探究-02

在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

人们发现了古河道和古森林等遗迹。

反映了该海域过去是什么状况?

说明海底在地质时期曾经为陆地。

造成这种变化原因是地壳变迁或海平面升降。

问题探究-03

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展,将形成海洋。

地中海的面积不断缩小,最终会消亡。

你能解释这些现象或预测吗?

东非大裂谷地处板块的拉伸边界;

地中海地处板块的碰撞(消亡)边界。

©

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

地表形态的运动与变化

大多数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在短期内不易被人们察觉。

有些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在短期内,甚至一瞬间发生的。

举例说明剧烈的地表形态变化。

火山、地震

强烈的地震,会导致地表岩层断裂甚至错位。

火山喷发时,炽热的岩浆沿着地壳裂口冲出地表,大部分喷发物在火山口周围堆积形成高地。

LAND-SEA

CONTINENTALDRIFTHYPOTHESIS

大陆漂移假说

CONTINENTALDRIFTHYPOTHESIS

地球上海陆轮廓是怎样形成的?

大洲大洋分布是固定不变的吗?

观察世界地图,我们可以发现:大西洋的两岸,

特别是非洲西岸与南美洲东岸的轮廓线十分相似。

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

以前会不会是连在一起的?

大西洋

1、大陆轮廓线的相似性

1、大陆轮廓线的相似性

南美洲大陆凸出的部分与非洲大陆凹进的部分几乎是吻合的。

如果我们把这两块大陆从地图上剪下来,它们就可以拼合成一个整体。

©

活动-非洲与南美洲的拼合

材料及工具:

描图纸1张、地球仪1个、笔1支、剪刀1把。

实践过程:

第一步:把描图纸覆盖在地球仪上,

用笔描出非洲大陆、南美洲大陆的轮廓。

第二步:把描好的两幅图沿大陆轮廓剪下来,

试着拼在一起,看一看拼合处是否基本吻合。

如果吻合,试认真思考原因。

第三步:演示这两块大陆的漂移过程可能是怎样的。

20世纪初,魏格纳首先对大陆漂移假说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他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作“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

2、大陆漂移学说(魏格纳)

单位:百万年

大约两亿年以前,

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

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这些漂移的大陆漂到今天的位置,形成现在海陆的基本面貌。

2、大陆漂移学说(魏格纳)

阿尔弗雷德·魏格纳

(1880年11月1日-1930年11月2日)

德国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

“大陆漂移学说之父”

20世纪60年代起,

由深海探测和遥感测量获取的大量资料证实,大陆确实存在着“漂移”现象。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

魏格纳开始收集资料和实地考察,

从古生物化石、地层结构等方面,

找到了大西洋两岸相同或相吻合的一些证据。

1912年,魏格纳正式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南美洲

非洲

印度

南极洲

澳大利亚

非洲和南美洲在地层、岩石、构造上相同。

非洲和南美洲岩石层序和所含化石相一致。

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

3、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喜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