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语文七年级上册《潼关》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潼关》,掌握“终
古”“簇”“束”“不解平”等关键词语的含义。
理解诗歌大意,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诗意,初步感知诗歌意象与情感。
学习并识别诗中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体会其在营造意境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诵古诗”的学习路径,通过自主阅读、小
组合作、问题探究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借助地图、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对潼关地理环境与诗歌意境的
直观感知,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少年谭嗣同笔下山水所蕴含的豪迈气概,体会其渴望冲破束缚、追求
个性解放、立志报国的少年意气。
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
树立勇于担当、锐意进取的人生追求。
二、教学重点
1.理解“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等诗句的深层含义,体会诗人借景抒
怀的艺术手法。
2.感悟诗歌中蕴含的豪情壮志,理解自然景物与诗人情感之间的内在联系。
3.结合晚清时代背景,认识诗歌所体现的变革精神与民族觉醒意识。
三、教学方法
1.诵读体验法: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读、配乐朗读、小组竞读等多种形式,以
读促悟,把握诗歌节奏与情感基调。
2.情境创设法:利用多媒体展示潼关地形图、黄河奔流、秦岭险峻等影像资料,
帮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画面。
3.问题导学法:设置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由浅入深思考,如“山水为何‘嫌
束’‘不解平’?”“这与诗人内心有何关联?”
4.合作探究法:组织小组讨论,围绕修辞、意象、情感等展开交流,提升思维深
度与表达能力。
5.背景渗透法:适时引入戊戌变法、民族危机等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
时代意义。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营造氛围(5分钟)
1.播放《黄河颂》或潼关古关隘的纪录片片段,展现其“鸡鸣闻三省”的险要地势
与磅礴气势。
2.提问:“如果你站在这座雄关之上,面对奔腾的黄河与巍峨的群山,你会想到
什么?”
3.教师引言:“有一位少年,十四岁时途经此地,被壮景震撼,写下了一首充满
豪情的诗——《潼关》。今天,我们一同走进这首诗,感受少年谭嗣同的心灵
回响。”
(二)知诗人,识背景(8分钟)
1.学生分享预习成果:简要介绍谭嗣同的生平与历史地位。
2.教师补充并总结: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维新派代表人
物,戊戌六君子之一。
写此诗时年仅十四岁,随父赴甘肃上任途经潼关,面对北方壮丽山河,心
潮澎湃,挥笔成诗。
时代背景:19世纪末,列强入侵,民族危机深重,变革图强成为时代主
旋律。
(三)明诗意,品语言(15分钟)
1.初读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注意字音与停顿(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
声)。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体会诗歌的节奏与气势。
2.关键词解析
终古:久远,体现历史的厚重与潼关的永恒。
簇:簇拥,拟人手法,写出云山环抱古城的雄伟景象。
束:束缚,表现黄河在峡谷中奔流仍感拘束的不甘与抗争。
不解平:不知平坦为何物,突出山势之险峻与不屈。
3.诗意理解
学生结合注释,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句所呈现的画面。
教师引导:万古高云环绕古城,秋风萧瑟,马蹄声渐远;黄河奔涌于旷
野,仍嫌河床太窄;群山蜿蜒而至潼关,只知险峻,不知平坦,何其桀
骜!
(四)悟诗情,探主旨(12分钟)
1.小组合作探究
问题1:诗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其表达效果。
(明确:拟人,“簇”“嫌”“不解”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使景物充满生命力
与抗争精神。)
问题2:山水本无情,为何在谭嗣同眼中却如此“有情”?这反映了诗人怎
样的内心世界?
(引导:诗人将自我情感投射于自然,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小学三年级下册《多彩贵州》教学总结 (1).pdf
- 大学生年度总结通用模板ppt (3).pptx
- 大学生年度总结通用模板ppt (9).pptx
- 大学生年度总结通用模板ppt (27).pptx
- 大学生年度总结通用模板ppt (30).pptx
- 元宇宙与农业数字孪生融合创新.pptx
- 2025-2026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金色花》教学设计 (一)(完整可打印版).pdf
- 2025-2026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 (二)(完整可打印版).pdf
- 2025-2026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蚊子与狮子》教学设计 (一)(完整可打印版).pdf
- 2025-2026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 (一)(完整可打印版).pdf
- 2025-2026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潼关》教学设计(一)(完整可打印版).pdf
- 2025-2026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潼关》教学设计2(完整可打印版).pdf
- 2025-2026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一)(完整可打印版).pdf
- 2025-2026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1(完整可打印版).pdf
- 2025-2026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2(完整可打印版).pdf
- 2025-2026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我的白鸽》教学设计(二)(完整可打印版).pdf
- 2025-2026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我的白鸽》教学设计(一)(完整可打印版).pdf
- 2025-2026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我的白鸽》教学设计1(完整可打印版).pdf
- 2025-2026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小圣施威降大圣》教学设计(完整版)(完整可打印版).pdf
- 2025-2026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小圣施威降大圣》教学设计(完整可打印版).pdf
最近下载
- 2025-2026学年上海市徐汇区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docx
- 2025年四川省拟任县处级领导干部任职资格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VIP
- 中职中式面点工艺教案:馅心概述.doc VIP
- Agilent OpenLab CDS EZChrom Edition 管理指南说明书用户手册.pdf
- 标准作业组合票--自动生成.xls VIP
- 防止环境污染与控制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doc VIP
- 新高考背景下2025年高考物理命题趋势分析与复习备考策略讲座.pptx VIP
- (2024年高考真题)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试卷 全国甲卷(含答案).doc VIP
- 广东专插本管理学名词解释.doc VIP
- 2025年互联网行业互联网治理研究报告.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