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卷 第 期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Vol.21 No.3
21 3
年 月 Sep.2009
2009 9 Journal of Chongqing Radio TV University
中国传统戏曲的“大团圆情结”
摘要:中国传统戏曲在叙事结构上具有浓厚的“大团圆情结”,这种审美范式的形成与华夏民族“天运循环”的宇宙观、“中
和为美”的美学精神、崇尚“团圆之趣”的受众心理、讲究整体性把握的哲学思维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 传统戏曲作家借助于“本
体写意”的方式,在“大团圆”的叙事模式中实现了儒家功利的教化目的。
传统戏曲;大团圆;叙事结构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I207.37 A 1008-6382 2009 03-0046-03
一、传统戏曲“大团圆情结”的文化蕴含 最后却与相国之女共事一夫、 委屈求全;“喜戏型悲剧”
清代学者刘熙载在 《艺概·词曲概》 中云:“ 曲一宫之 《拜新年》, 叙写聪明俊俏的长工之女阴差阳错嫁给地主
内,无论牌名几何,其篇法不出始、中、终三停。 始要含蓄 的白痴儿子等。
[ ]
有度,中要纵横尽变,终要优游不竭” 1 。 中国古代曲论家 中国传统戏曲的剧作家和观众皆是“ 中和为美”观念
亦把戏曲传统结构分为“凤头、猪肚、豹尾”三段,倡导“起 的信奉者。 所以,戏剧作为审美客体就势必在结构上体现
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这显然渊源于“万物之数 剧作家的“ 中和”审美意识,以迎合观众同样的审美期待。
括于三”的先贤语录。 古人又视“ 圆”为“天之道”。 《淮南 就作为审美主体的观众而言,“中和之美” 就意味着戏剧
子·天文训》云 “天道曰圆,地道曰方”,认为“万物一而立, 欣赏结束后心态上的和谐、平衡、愉悦;而就作为审美客
:
再而反,三而如初”。 这种“天运循环”的宇宙观对文学的 体的戏剧而言,就是在结构上的匀称、均衡、恬淡,悲剧情
—崇尚“人之反”,讲究“哀乐爱憎 节和喜剧情节的交织迭出、遥相呼应。 总之,“中和之美”
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承”,按照“终不异初”的原则,悲者必终之以欢,离者必 要求以喜剧因素冲淡悲剧气氛,使观众的悲哀感、压抑感
结之以合。 由是观之,“始悲终欢、始离终合、始困终亨”的 得以化解,从而实现“怨而不怒,哀而不伤” 的审美效应。
“大团圆情结”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人文精神在艺术中的体 正如王季思所言:“如果说西方戏剧将悲剧的崇高和喜剧
现。 中国传统戏曲中确实存在着颇多“历史上不团圆的, 的滑稽加以提纯而发展到极致, 中国戏曲则将两者综合
给他团圆,没有报应的,给他报应”(鲁迅语)的喜剧化范 在一起,相互调剂、衬托,表现为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中
式。 例如,“虚幻型悲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叙写梁、祝殉 庸调节,达到明辨是非、惩恶扬善后的超越。 这既是儒家
情,化蝶双飞;“象征型悲剧”《娇红记》,叙写申纯、王娇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