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岩仓使团对日本近代教育的影响.docxVIP

浅析岩仓使团对日本近代教育的影响.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标题】浅析岩仓使团对日本近代教育的影响 【作者】邓 权 【关键词】岩仓使团;近代教育;明治政府 【指导老师】姚春海 【专业】历史学 【正文】1871年12月,刚刚安定国内的明治政府在“求知识于世界,振兴皇国”的口号下,向欧美派遣了以岩仓具视为正使,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山口尚芳为副使,另有理事官和留学生共计107人的大型使团,代表团成员之重要,规模之庞大,出访国家之多,在日本近代历史上都是史无前例的。此次使团的派遣,对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接推动了日本国内的明治维新运动。其中,使团对欧美各国教育的考察,决定了日本近代教育的发展方向。而其中的经验和启示也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一、 日本近代教育的启蒙18世纪中叶以后,日本在本国经济发展和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冲击下,封建制度逐渐衰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破土而出。到19世纪30年代,频频兴起的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严重动摇了幕府的封建统治。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传统的正统思想朱子学面临着严重的挑战,新兴学说层出不穷,新人辈出,最终各学派互联互动,交织融汇,并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日本近代教育就在这样新旧复杂的背景下发芽了[1]。一是寺子屋和乡学的发展。明治时期教育的发展并非白手起家,其基础早在江户时代便已奠定[2]。早在15世纪后半叶的文明年间,由寺院开办,僧侣、神官、流浪武士担任教师,招收庶民子女进行读书、写字、珠算等初步教育的寺子屋教育已经出现。乡学则因其具体情况分为两类:一类为大番领主的支系或家臣子弟而设;一类为平民子弟设立,类似于寺子屋。与士农工商等级身份制度相适应,江户时代的武士子弟一般在藩校、乡学中接受教育,农工商的子女则主要受教于寺子屋。由于后者人数众多,是开展国民教育的基础,其影响力更加深远。表1.1??寺子屋的发达(开办数的变迁)[2]年代 实数 每年平均数文明—元和(1469—1623) 17 0.1宽永—延宝(1623—1680) 38 0.7元禄—正德(1681—1715) 39 1.1享保(1716—1735) 17 0.9元文—宽保(1736—1743) 16 2.0延享—宽延(1744—1750) 14 2.0宝历(1751—1763) 34 2.6明和(1764—1771) 30 3.8安永(1772—1780) 29 3.2天明(1781—1788) 101 12.6宽政(1789—1800) 165 13.8享和(1801—1803) 58 19.8文化(1804—1817) 387 27.4文政(1818—1829) 679 56.3天保(1830—1843) 1984 141.7弘化—嘉永(1844—1853) 2398 239.8安政—庆兴(1854—1867) 4293 306.6明治1—明治8(1868—1875) 1035 129.4总计 11331 由上表数据可知,江户时代的寺子屋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明治维新前的100年间的发展,使庶民教育普及率飞速提高,这不仅打破了武士独占文化教育资源的垄断地位,也是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等级身份制度变动的结果。反过来,又促成了社会教育均等化不可逆转的趋势。虽然接受寺子屋教育的绝大多数儿童只掌握了读写算的初步能力,但与目不识丁的文盲相比,无疑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全民族的文化素质,进而为明治维新时期日本近代教育的普及和西方教育模式的引进和传播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日本特殊的地理自然环境,日本社会文化的发展明显表现出兼容并蓄,注重改造,为我所用的特点。这一特点同样表现在日本教育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兰学、经世学派的理论观点对幕府时期的教育起到了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注重实用,重视自然科学的近代教育的模式已在日本形成,并获得了大批有识之士的大力提倡。如经世学派的集大成者佐藤信渊极力建议幕府实施全面的幕府改革,对外扩张,让世界各国均臣服于日本。总之,江户时代学派思想的活跃,特别是到幕府末年近代思想学说的传播和寺子屋及乡学的发展,为日本近代教育的发展积蓄了新兴的知识分子人才,提供了外向型国家发展战略的思想,这为推动日本明治维新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也为日本近代教育从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的过渡奠定了基础。岩仓使团就是在这样的思想文化背景下开始对西方进行考察的。二、 岩仓使团促使日本近代教育立国思想的确立(一) 考察经历对日本近代教育思想的大冲击早在岩仓使团出使欧美前,明治政府就认识到教育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日本著名教育家福泽谕吉这样评价教育:“史上没有什么比教育人更重要的事了”?[3]。1868年12月,明治维新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的木户孝允在向朝廷的一份题为《振兴普通教育实乃当务之急》的建议书中曾说:“国家富强的基础在于人民的富强,当平民百姓尚未脱离无识贫弱之境

文档评论(0)

精品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