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辛词对苏词的继承与发展.docVIP

【毕业论文】论辛词对苏词的继承与发展.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标题】论辛词对苏词的继承与发展 【作者】杨 彬 【关键词】苏词??辛词??继承??发展 【指导老师】冉 晓 林 【专业】小学教育 【正文】 苏轼和辛弃疾是宋代两位杰出的大词人,他们的词同为豪放风格,都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苏轼开创豪放派后,辛弃疾在苏轼的基础上又对他们作了进一步的发展。长期以来,许多专家学者对苏轼和辛弃疾的词的研究从古到今已有多时,对他们各自词的研究专著也有不少,且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对他们单个词的研究也已有不少。但系统地把二人的词结合在一起,从辛词的角度去看待苏轼词和豪放词,目前还做得不够。特别是对“辛词对苏词的继承和发展”这一研究课题还做得不够。作为一名中文系本科毕业生,有能力、有义务再对他们的研究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在撰写本论时,要解决如下几个问题在撰写本论时,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苏词开创豪放派的背景以及苏词的特点2、辛词为何继承了苏词的特点3、辛词是怎样继承和发展豪放词,于怎样推向顶峰,以及豪放词的特点。 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在前人的基础上,弥补这些缺陷,在比较中分析研究,在研究中比较分析,既谈辛词对苏词的继承,又要谈辛词对苏词的发展。 一、 苏轼开创豪放词派 词是一种配合音乐歌唱的新型格律诗体,有着既属于音乐又属于文学的双重性,它的形成,依赖于音乐与诗歌各自的发展,以及诗乐结合方式的变革和演进 在宋代,词的发展达到了顶峰,词人之众,词派之多,创作的词之多,都是空前的。 词在北宋时期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晏殊、张先、晏几道、欧阳修等人继承沿袭了花间词派的风格,是词从唐朝向宋代过渡的重要阶段。 第二阶段:柳永、苏轼在形式与内容上所进行的开拓,以及秦观、赵令、贺铸等人的艺术创造,促进宋词出现多种风格竟相发展的繁荣局面。 第三阶段:第三阶段在时间上并非截然分开,而是互相交错在一起的,就其发展演变的实际情况看,继承与创新也是没有分开过的。 晚唐五代前,词在民间流行时,题材还是比较广泛的。但到了晚唐五代士大夫的手里以后,词的内容就变得十分狭窄了,大抵写闺阁情怀,相思别离,被人视为剪红刻绿的“艳科”。这种传统的观念,直到北宋中期还是如此,即如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写起词来,也仍以儿女之情为主。柳永词虽然在题材体式上比欧阳修等人有所发展,但除反映羁旅行役的作品外,大多数作品仍脂粉气很浓,如他的代表作《雨霖铃》,日暮雨歇,送别城外,设帐饯行,到兰舟催发,泪眼相对,写出了动人的惜别一幕。从词中无不看出浓厚的?“脂粉气”。 苏轼(1037—1101年)在以上背景下树立“自是一家”?[1]的词风。在苏轼前,在“诗庄词媚”?[2]传统观念的束缚下,婉约词风被人们视为正宗。柳永词则是北宋这种词风的代表。他所写的题材中,醉酒女人过半,迹近渫黩。这正是苏轼对柳永词的不满的主要原因。 曾糙《高斋诗话》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少游自会稽入都见东坡,东坡曰:“不意别后公却学柳七作词。”少游曰:“某虽无学,亦不如是。”东坡曰:“销魂?,当此际,非柳七语乎?”?[3]??? “销魂,当此际”,为秦观《满庭芳》词中语,显然,苏轼嫌这首词的风格近于柳词的柔媚,对此表示不满。他对“柳七郎风味”的不满,或者正是他树立“自是一家”词风的起因。他有意打破传统词风的束缚,树立自家的词风,即提倡警拔雄健。 真正树立起“?自是一家”大旗的是他在熙宁八年(1075)写下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小郎。酒酣胸胆尚形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谴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大狼。” 上片紧扣主题,写出猎情景,下片由打猎的热烈场面,生发出杀敌报国的壮志豪情。[4]在文学史上,用词的形式表现这种壮志豪情还是第一次。 在这里,苏轼突破了晚唐以来的香软词风,洗尽软媚少骨的儿女情,表现出刚强雄健的英雄气。这其中“老夫聊发少年狂”一“狂”字,从风格上奠定了豪放的基调,从意蕴上,体现了苏轼以魏尚自比,希望得到朝廷的赏识,效命疆场,刻画了他壮志在胸的,雄姿英发的自我形象。 除了《江城子?密州出猎》外,他的代表作还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定风波》…… 苏轼开创的豪放词派,给宋词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方向。“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之自振”?①?由此产生苏轼词派,阵容特别壮大。 二、苏轼豪放风格的特点 (一)题材的开拓扩展 苏轼进一步冲破了晚唐五代以来专写男女恋情,离愁别绪的旧框子,放大了词的意境,丰富了词的生活内容。苏轼把过去诗家惯用的怀古、感旧、记游、说理等题材,用词来加以反映表达,给词的创作带来更为广阔的领域和勃勃生机。他的词除了表现“尊前”“花间”的传统题材外,还有更广泛的内容。例如,他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

文档评论(0)

精品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