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标题】论曾国藩的为人处世思想及当代启示 【作者】谭 红 霞 【关键词】曾国藩??为人处世??当代启示 【指导老师】刘 开 华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正文】引言人的一生遥远而漫长,一个人应该怎样走完自己的人生历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呢?这是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的问题。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中涌现出了众多的历史人物,他们的人生经历给予了后人诸多启示和鼓舞。曾国藩作为晚清一大名臣,他的为人处世思想甚为丰富,受到后世许多人的推崇。如青年时的毛泽东同志出于对曾国藩的崇拜,禁然也中情不自禁地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公”。诚然,曾国藩是一个矛盾的人物,有他的不足之处。但如果我们用扬弃的思想去看待他,不难发现他的为人处世思想对我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加强党风、学风建设等方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所谓为人处世,就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人交往、做人处世的态度。曾国藩的为人处世思想主要体现在人为什么活着、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怎样做事、如何修身与自警等多个方面。国内外的研究多精于对他为人处世的某一个方面进行剖析,如,他的为官之道、持家之道、交友之道等等。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全面、客观地对曾国藩的为人处世思想进行了综合提炼。总结出几条典型的值得我们借鉴的为人处世规范,旨在对我们今后的生活有少许启示。一、曾国藩为人处世思想的渊源深入探求并了解曾国藩为人处世思想的渊源是客观认识曾国藩为人处世思想的重要前提。曾国藩6岁时就入师塾读书,走的是“学而优则仕”的封建科举之路。并且家风淳朴,教育严厉。所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读书人,吸取百家所长,具有厚实的理学基础。再者他处于社会发生巨变的时代,一方面表现为清政府腐败无能,内忧外患。另一方面表现为西方文化传入中国,与中国传统文化发生碰撞。在这种特殊的背景下,形成了曾国藩为人处世思想的多重性。追溯他的为人处世思想的根源是多方面的,以下试做简单的分析。(一)中国传统思想对曾国藩的影响曾国藩的为人处世思想主要源于儒家学派的程朱理学,他认为无论是处世还是学习都应该以儒学为本,并同时吸取儒学以外的诸子百家的思想,采取兼容并蓄的方针。主张以儒学为体,兼取各家所长。曾国藩把诸子百家的思想具体结合起来并运用到实践中,即主张程朱理学的道统,又主张从诸子百家的思想中寻找适应时势变化的治世之道。除此之外,清朝初期王夫之等人的经世致用的思想对曾国藩产生的影响也是挺大的,使其逐步形成了积极入世和爱国主义的价值取向。所以他下决心积极入世,读书做官,建立封建盛世的统治秩序。同时同时代的理学大师唐鉴、倭仁对他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正是由于多种思想的影响,才造就了曾国藩多变的处世方式。(二)曾国藩的教育背景曾国藩出生于一个豪门地主家庭,祖辈以农为主,生活比较宽裕。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是阅历非常的丰富。父亲曾麟书是一位塾师,满腹经纶。作为长子长孙的曾国藩,自然得到两位先辈的爱抚,曾家对曾国藩寄予了深深的厚望,由于他们望子成龙心切,便早早的对曾国藩进行了封建伦理教育。曾国藩的祖父曾星冈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管教慎严,曾国藩对他非常敬畏,并认真效仿。如他一生所坚持的“勤、俭”思想就是身受他祖父的影响。父亲曾麟书就是曾国藩的启蒙老师,曾麟书每天不厌其烦地督促儿子,磨练他的意志。曾国藩的一生中从没间断过学习,可以说是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这与他父亲的严厉教导是分不开的。在曾国藩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后,在京师的十年间,这为他的学习提供了机会,他遍访京师的名家,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就是理学大师唐鉴、倭仁两人。他们两人对理学都有很深的研究,曾国藩因此而慕名求教读书之法、检身之道。两人对曾国藩的慕名求教很是欢迎,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传授给曾国藩读书和研己的方法。(三)曾国藩的人生经历1811年毫月26日,曾国藩出生于湖南双峰的一个豪门地主家庭,5岁就开始读书识字,16岁时参加了长沙童子试,名列第七。其父曾麟书觉得他是个可塑之才,便于1830年送他到衡阳唐氏宗祠就读。1834年参加乡试考取第三十六名举人,真是一帆风顺。但1835年至1836年两次会试落第,但他没有放弃仍然准备来年的考试,终于在1838年的会试中获第三十八名贡试,授翰林院庶吉士,踏上了他的为官历程。直至1853年,清政府任命时任丁优礼部侍郎的曾国藩为帮办湖南团练大臣。这对于曾国藩来说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次机遇。曾国藩没有退缩,而是接受了挑战,并于1854年2月率师出征太平军。屡败屡战。1864年7月,太平天国宣告失败,曾国藩赏加太子太保、一等侯爵。8月,奏准裁撤湘军。1865年5月,曾国藩接旨剿捻最后以失败告终,也因此事而请开协办大学士、两江总督之缺,1866年12月,回任两江总督,直至1872年3月去世结束了他的一生。纵观曾国藩的一生,经历颇为曲折,有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