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标题】涪陵区初中生逆反心理调查研究 【作者】张渝苑 【关键词】涪陵区?初中生?逆反心理?父母教养方式 【指导老师】曾雪梅 【专业】教育学 【正文】1.问题的提出就目前而言,我国的中小学教育过分重视学业成绩,忽视了学生的社会性发展。青少年的社会适应问题日益凸显出来。社会适应问题表现在各种社会行为中,如逆反行为,攻击性行为,社会退缩性行为,包括威胁、敌视、厌恶、辱骂、打架等攻击性行为和孤独,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引起的不良社会后果引起了社会比较广泛的关注。有研究表明[10],青少年逆反心理与青少年的成长直接相关,对目前的青少年犯罪、物质滥用、学业不良等行为具有一定的动力机制特征。如果处理不当,还极易造成学生厌学及其他不良表现,甚至诱发家庭暴力、自杀和伤人等恶性事件。近年来,逆反心理作为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在青少年教育中被较多地关注。逆反心理正在使很多教育者的热情和积极性受到打击和动摇,为此,揭开逆反心理的实质、形成的原因、寻求解决它的良策的问题便亟待解决。1.1?关于逆反心理的概念研究?“逆反心理”一词的意义最早于1966年由德国心理学者Brehm[3]提出。逆反心理指当个体的自由受到限制或被威胁的时候,个体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动机状态。逆反一词,来源与英文negativism,意思是“反对癖、违拗、抗拒症”。在意大利文中negativismo则是指“a、[心][医]违拗症[5],b、否定态度”。在法语中negativisme一词也是指“违拗症”。可见,逆反一词最早是病理心理学中的概念。到了20世纪80年代,我国心理学专家最先引用了逆反心理一词。但由于各人的研究角度不同,对逆反心理的定义也众说纷纭。发展心理学把逆反定义为“人生的某些阶段中,由于生理和心理的不成熟性、不协调性或衰退性,所表现出的某些被认为违反常规的心理和行为。”心理学上,逆反主要是指一种反控制的社会心理状态,是在一定条件下,某些人产生某些同当事人的主观愿望相反的情绪和言行,即引起一种负向要求和行为。教育工作者则认为逆反心理是学生对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方法、教育环境、教育者产生的厌恶、反感、对立,甚至拒绝教育的情绪体验和与此相应的行为倾向。显然,定义的内容各有侧重。那么,研究主要采用的是发展心理学的定义,以了解分析初中生在这个生理和心理都是可塑性最强的时期的逆反心理,以寻求更好的教育引导方法。1.2初中生逆反心理现状研究国内对逆反心理的相关研究较少,国外已通过量表等对初中生逆反心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中包括初中生逆反心理的原因、表现、分类以及应对方法等等。1.2.1初中生逆反心理及行为的分类青少年历来都受到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及家长的特殊关注。研究表明[2.8.11]在这个阶段,由于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平衡性,受自我意识觉醒等因素的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呈现错综复杂、矛盾重重的局面,逆反心理的表现十分突出。逆反心理表现在,如他们往往以社会上某些个别的不公正的事实来以偏概全地全盘否定正面宣传,也有一些青少年不能从全局出发,从一定高度上去把握现实,有时甚至进行有意无意的反面宣传;在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教育过程中,一些先进人物被说成是沽名钓誉的“投机家”或“傻子”,无端怀疑这些先进人物的动机,进而否定他们的先进事迹。对于身边的榜样,则冠以“拍马屁”给予排斥和嘲笑;在一些青少年当中,打架斗殴被看作是有胆量;与老师、领导公开对抗被视为有本事;哥们义气等不良的行为倾向却赢得了很多人的认同。而对于乐于助人、爱护集体、爱护公物、遵守校规校纪的青少年则被肆意讽刺、挖苦;有逆反心理的青少年,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十分冷淡,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大而空、形式化,不符合青少年的现实生活。因此,对思想政治教育采取应付、抵制、消极对抗的态度。从以往研究[4.14]来看,学生逆反心理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平衡逆反:当教师与学生之间情绪比较对立时,即使教师所持的立场、观点与学生一致,学生也能产生抵制甚至故意表现出相反的态度,以显示自己与教师的不和,从而维持心理平衡。信度逆反:教师所有所为随时随地受到学生严格的监督,倘若教师本人的行为举止与他所作的宣传教育相悖,就会造成学生对教师和不信任态度。自主逆反:如果教师对待学生过分地运用控制手段,使学生感到自己的行动自由受到威胁,这时,他们就有可能拒绝办本来愿意办的事,甚至故意去做与要求相反的事。情境逆反:在特定的机会、场合,学生个体有不同“心理特点”,处于一种不同的情感和情绪状态。如果教师不顾学生当时所处的情境,就会诱发学生的情感障碍,使学生紧闭心扉,对教师的教育采取排斥的态度,拒绝接受本来可以接受的东西。禁果逆反:人们往往有一种倾向。越是禁止的东西,如果没有说明可能为人们接受的充足的禁止原因,禁止本身就会引起假想、推测,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毕业论文】3个RNA基因序列AF310622、AF308147和AF447394的获取及比对分析.doc
- 【毕业论文】4种彩叶植物光合特性比较研究.doc
- 【毕业论文】5个早熟梨品种落叶期保护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作用研究.doc
- 【毕业论文】6-羟基-1-(菲基)-哌啶-2-酮脱羟基及其阳离子环合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doc
- 【毕业论文】80、90后大学生恋爱观对比研究.doc
- 【毕业论文】Cd2+对蚕豆根生长发育的影响.doc
- 【毕业论文】CH2CCl自由基与HNCS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doc
- 【毕业论文】CH2F自由基与HNCO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doc
- 【毕业论文】Cr3+对蚕豆根生长发育的影响.doc
- 【毕业论文】Cr3+对小麦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