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宇宙”词义谈古人的宇宙观.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古“宇宙”词义谈古人的宇宙观 ?????????????????????王曾瑜 ?? ?????? 一、古“宇宙”词义:古人使用“宇宙”一词,有多种词义。《淮南子》卷6《览冥训》注说:“宇,屋檐也;宙,栋梁也。”东汉《说文解字》:“宇,屋边也。《易》曰:‘上栋下宇。’”这是一种词义,但后人一般已不使用。扬雄《太玄经》卷7《玄攡第九》说:“阖天谓之宇,辟宇谓之宙。”这是第二种词义,后人一般也已不使用。宋元之际的俞琰《书斋夜话》卷2说 :“张衡盖以天之在上为宇,地之在下为宙。” 这是他对张衡《灵宪》之说的理解和发挥,为第三种词义,后人一般也已不使用。宇宙与六合、宇内、寰宇、天下、国家等词义相近,可说是第四种词义。《三国志》卷5《文昭甄皇后传》:“诞育明圣,功济生民,德盈宇宙。”《晋书》卷2《景帝纪》载司马师语:“方今宇宙未清,二虏争衡,四海之主,惟在贤哲。”明朝李东阳《怀麓堂集》卷74《书东莱先生手稿后》说:“有朱崇者,自称为宋遗民,幸生于三、四十年之前,得以讲明诸老之学。因叹后生者,视咸淳又隔一宇宙。”此处的“宇宙”固然可作时代解,但也完全可用“天地”一词取代。魏校《庄渠遗书》卷6《六书精藴序》:“三代而上,一宇宙也;三代而下,又一宇宙也。”也是同样词义。如此之类,使用最为普遍,不必赘举。关于第五种词义,今引如下记载: (一)《意林》卷1引《文子》:“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文子姓名,其说各异。此书一般认为是伪书,唐代称《通玄真经》。但上世纪七十年代发现西汉时的竹简,证明此书并非全伪。或说文子为春秋时人,其中有与楚平王的对话。或说是老子的弟子。但此段文字不见于汉简,其真伪只能存疑。 (二)《世说新语》卷下《排调》梁刘孝标注:“《尸子》曰:‘天地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尸子名尸佼,一般认为是战国时人。 (三)《后汉书》卷28《冯衍传》有“游精宇宙”一句,其注说:“《尹文子》曰:‘四方上下曰宇。’《苍颉篇》曰:‘舟舆所届曰宙。’”尹文一般也认为是战国时人,其“四方上下曰宇”当然优于尸佼的“天地四方曰宇”,而更贴近于今人的空间观念,但无时间观念。在后人编集的《尹文子》中无此语。《苍颉篇》为西汉作品,其‘舟舆所届曰宙’,东汉《说文解字》作“舟舆所极覆也”,即人迹所至为宙,其实与前述“地之在下为宙”相近。 (四)《庄子·庚桑楚》:“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历来的注家还是以前述“上下四方”和“往古来今”作解,其意应是与《尸子》、《尹文子》相似,看来《庄子》是使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同一种观念。 (五)《荀子·解蔽》:“经纬天地,而材官万物,制割大理而宇宙里矣。”《成相》说:“精微乎毫毛,而盈大乎?宙。”但没有对宇宙作解释。 (六)《鹖冠子·天权》说,“独立宇宙无封,谓之皇天地”,“连万物,领天地,合膊同根,命曰宇宙,知宇故无不容也,知宙故无不足也。”鹖冠相传是战国时人。宋朝陆佃注说,“无封,无畛域也”。“阖天之谓宇,辟宇之谓宙,二者相须而立,故曰合膊同根”。 “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知宇故无不容”。 “有乎长而无本剽者,宙也,知宙故无不足”。这是引用《庄子》之说作解。 (七)《吕氏春秋·慎大览·下贤》:“精充天地而不竭,神覆宇宙而无望。”东汉高诱注说:“四方上下曰宇,以屋喻天地也,往古来今曰宙,言其神而包覆之,无望无界畔也。” (八)《淮南子》卷11《齐俗训》:“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道在其间,而莫知其所。”汉代的《淮南子》,其实是综合《尸子》和《尹文子》之说。《淮南子》使用“宇宙”一词颇多,唯有此处作了词义解释。 (九)唐《开元占经》卷1《天体浑宗》和宋元之际鲍云龙,明鲍宁《天原发微》卷1下《玄浑》引东汉张衡《灵宪》之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天有九位,地有九域,天有三辰,地有三形,皆可指而言也。若极而论之,则八极之维,径二亿三(二?)万二千三百里,南北〔则〕短,减千里,东西则广,增千里。自地至天,半于八极,则地之深亦如之。通而度之,〔则是浑也,将覆〕其数,用重〔差〕钩股,悬天之景,薄地之仪,皆移千里而差一寸得之。过此以往者,未之或知也。未之或知者,宇宙之谓也,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不可究诘。”[①]张衡作为古代科学家,是注重实证的,他试图以“里”的长度单位,去测算宇宙空间,而得出“无极”、“无穷”的结论。这是中国古代科学史上很可珍贵的记录。可见前引俞琰《书斋夜话》卷2对张衡《灵宪》之说的理解和发挥,并未曲解其原意。但是,张衡的宇宙说也缺少时间的观念。 (十)《汉书》卷57《司马相如传》“追怪物,出宇宙”一句,其注引张揖说:“天地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张揖为三国魏太和时博士。 (十一)《初学记》卷1《天部》和《太平御览》卷2引《纂要》:“天地四方曰六合,四方上下谓之宇,古往今来(一作‘往古

文档评论(0)

luckyhx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