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高宗收兵權與總領所的設置.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宋高宗收兵權與總領所的設置 ?????????????????????雷家聖 摘 要 南宋紹興十一年,宋高宗開始實行收兵權的政策,將張俊、韓世忠、岳飛任命為樞密使、樞密副使,調到中央任職,而三大鎮之軍隊另由其部將統領,這是南宋高宗收兵權的第一步。收三大鎮兵權之後,又進一步增設淮東、淮西、鄂州三總領,掌管供軍財賦及御前軍馬文字。然而,宋高宗除了收兵權之外,更因猜忌在心,縱容秦檜構陷韓世忠、岳飛,岳飛甚至含冤而死。紹興十五年,又增設四川總領,以箝制四川宣撫副使鄭剛中的權力。而在秦檜構陷韓世忠、鄭剛中的過程中,總領都扮演了一定程度的角色。本文的目的,即在對總領所在南宋收兵權的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與產生的作用,作一詳細的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總領,宋高宗,韓世忠,岳飛,鄭剛中 壹、前言 167〈職官七.總領〉記載: 總領,四人。掌措置移運應辦諸軍錢糧,以朝臣充,仍帶幹階、戶部等官。朝廷科撥州軍上供錢米,則以時拘催,歲較諸州所納之盈虧,以聞于上而賞罰之。[1] 在此簡略的記載中,總領的職權似乎是負責措置移運諸軍錢糧,以管理財賦為主。汪聖鐸在《兩宋財政史》一書中認為總領所的職權:「專門負責供軍的,而不是掌管某一地域全部財計的財政機構,其性質接近於戶部、司農寺的派出機構。其所掌賦入,則大部分是原先隸於朝廷或戶部的州軍上供財賦、封樁財賦及禁榷收入等,每歲係由朝省定額科降調撥。」[2] 即強調其財政功能。不過,日本學者山內正博在〈南宋總領所設置に關する一考察〉一文中,認為紹興十一年(1141)設立總領所以來(四川設於紹興十五年,1145),由中央任命的錢糧官總領各地上供中央的財賦,除了主管軍費之外,更涉足軍政、行政等層面。山內正博氏指出,四總領所設置的原因,除了經濟上因南宋首都臨安的地理位置偏在東部,使得臨安不適合作為全國財賦的集散地;其他集散地的存在,並設立直屬中央的財務機關是必要的。此外,面對南宋初年以來日漸強大的地方武將勢力,也以財政為名設立總領所,對武將進行監察制禦。[3] 可見在紹興十一年正式設立總領之時,總領似乎除了管理財賦的功能之外,還負有集權中央、收兵權的政治任務。 「強幹弱枝,集權中央」是宋代的國策,從宋太祖的「杯酒釋兵權」,到南宋高宗收張俊、韓世忠、岳飛三大鎮的兵權,甚至陷害岳飛致死,都是此一「強幹弱枝」政策的實踐。自「靖康之恥」以來,宋高宗輾轉流徙於南方,以逃避金兵之追擊,幸賴韓世忠、岳飛、劉錡、吳璘等將領的力戰,總算保住了南宋半壁江山。然而,當宋高宗剛剛在南方站穩腳跟,便開始了收兵權的計畫。紹興十一年,高宗將韓世忠、張俊、岳飛任命為樞密使、樞密副使,調到中央任職,而三大鎮之軍隊另由其部將統領,這是南宋高宗收兵權的第一步。收三大鎮兵權之後,又進一步增設淮東總領所於鎮江府(今江蘇省鎮江市),設淮西總領所於建康府(今江蘇省南京市),設湖廣總領所於鄂州(今湖北省武漢市)。三總領所掌管供軍財賦及御前軍馬文字,一方面控制軍隊的財政,一方面掌管軍事文書以直接控制軍隊,這即是三總領最初的設置目的。如果是為了集權中央的長治久安之策,這種作法尚無可厚非,然而宋高宗除了收兵權之外,更因猜忌在心,縱容秦檜構陷韓世忠、岳飛,岳飛甚至含冤而死。而在秦檜構陷韓世忠的過程中,總領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因此,總領的設置,與南宋收兵權政策,可謂關係相當密切。 除了淮東、淮西、湖廣三總領之外,紹興十五年,高宗又增設四川總領所於利州(今四川省廣元市),同樣也與秦檜剷除異己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四川總領的設置,箝制了四川宣撫副使鄭剛中的權力,最後使得鄭剛中被羅織罪名而罷職。 由上可見,南宋四總領所的設置,其背後有明顯的政治動機--集權中央,剷除異己。執行的過程中,甚至使用了羅織罪名、構陷大臣的手段,而總領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值得我們加以關注與檢視。本文之作,目的在於對南宋集權中央、排除異己的過程中,總領所所扮演的角色與產生的作用,作一詳細的分析與探討。 貳、南宋初年的總領財賦官 [4] 《宋史》卷174〈食貨上二.賦稅〉亦記載:「建炎三年(1129),張浚節制川、陝,承制以同主管川、秦茶馬趙開為隨軍轉運使,總領四川財賦。」[5] 可知總領財賦官始於四川的趙開,且其管轄之地域範圍限定在四川地區。 而四川以外的地區,總領財賦官的設置為隨軍而設,較無固定之地域。據《宋史》記載,宗室趙子潚「苗、劉兵至城下,不能攻,以功進一秩。累官吏部郎中,求補外,遷戶部郎中,總領江、淮軍馬錢糧」[6],故時間應在建炎三年苗劉兵變之後。而據《宋會要輯稿.職官》記載:「高宗紹興三年(1133)正月八日,詔差戶部侍郎姚舜明前往建康府,專一總領應干都督府錢物糧斛。」[7] 紹興六年(1136),都督諸路軍馬張浚奏請:「於戶部長貳內輪那(挪)一員,前來鎮江府置司,專一總領措置移運

文档评论(0)

luckyhx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