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韩绛生平政绩初探
?????????????????????苗书梅
[关键词] 韩绛 熙宁变法 王安石
韩绛(1012~1088),字子华,祖籍真定府灵寿(今属河北省),其祖父“游学过河,遂不北还”,曾居住在开封郊县雍丘(治今杞县)。其父亲韩亿在北宋真宗、仁宗两朝累任地方和中央要职,官至参知政事,并在许州(神宗后改称颍昌府,郡名颍川)长社县(治今许昌)买地安家,修筑坟茔,其后代遂称颍川人。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韩绛即出生在长社。[①]
韩亿进士及第之前,韩家是一个普通的家庭。自韩亿之后,其子孙人才辈出,他们以好学、忠孝、为官富于才干而知名,晋身显宦或成为知名学者,“门族之盛,为天下冠。在朝廷评其德,在士大夫语其学,在公卿之后论其世,咸多韩氏”。[②]颍川韩氏遂与吕蒙正家族的河南吕氏齐名,成为两宋知名大家族。
韩绛为韩亿第三子,他的青少年时代,生逢真宗、仁宗之间,这时,北宋建国已半个多世纪,由于太宗、真宗一贯奉行因循守旧、清静无为的治国方略,任用官员务求老成持重,加上北部、西北部辽、夏政权对北宋的军事威胁,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有识之士开始不满现状,要求革弊图强的呼声日益高涨。庆历以后,宋廷先后推行了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和王安石领导的“熙宁变法”,韩绛的仕宦生涯正处在庆历新政失败后改革与守旧斗争的历史洪流中。他为官从政以忠直无私、刚毅任重、临事果敢、积极有为而著名。但是,和熙丰新政的其他骨干力量一样,韩绛没有文集传世,这阻碍了后世对这一重要人物的研究,不利于对这一时期历史面貌深入全面的了解。本文借助韩绛的传记和墓志铭等有限资料,力图较为全面地展现他的生平事迹,并揭示他在熙丰政治变革中的地位。
一
北宋建国以后重视文治,特别重用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知识型文官,恩荫入仕者难得高升。因此,当时一些学有所成的官宦子弟,往往在恩荫入仕之后,再参加科举考试,以便获得进士出身,韩绛就是如此。韩绛早年曾因父亲的官荫补官,并迁至大理评事,庆历二年(1042),他又参加了科举考试,并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与他同榜进士及第的还有王安石、王珪、吕公著、韩缜、苏颂等北宋中后期显赫一时的著名大臣。
作为进士高科,韩绛初次出官,被任命为陈州(治今河南淮阳县)通判,任满后召试学士院,改任同知太常礼院,继任开封府推官。推官的一个重要职责是协助知府办理诉讼案件。皇祐二年(1050),京城开封有个医生的儿子叫冷清,自称他母亲曾在宫中做事,出宫后生了他,意思是他是皇子。当时,宋仁宗已40岁,尚无子嗣,冷清的言论传得满城风雨,开封府逮捕了冷清,但事涉宫禁隐密,开封府的官员不敢对他严加惩治,准备把他送到外州。此事与皇位继承及政局稳定关系很大,韩绛认为应该认真追查,否则,冷清在外地还会继续造谣惑众。在韩绛坚持下,朝廷派人查明了真相,冷清是他母亲出宫数年生罢一个女儿以后所生,冷清被依法惩治,此事的妥善处理使韩绛声名远扬。随后,韩绛被任命为三司户部判官,成为最高财政机构的重要官员之一。
皇祐三年(1051)八月,江南地区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朝廷选派几名大臣前去安抚,韩绛被临时任命为江南东西路体量安抚使。这次出使过程中,韩绛认真体察民情,干了十几件减轻百姓负担、惩恶扬善的好事。如改革衙前役法;打破大地主对水利设施的垄断,使周围中下民户共同受益;处分贪暴不法的地方官员,奖励政绩显著者等等,深得民心。回京以后,韩绛被升为右正言、赴谏院供职,成为弹纠皇帝及百官违失的言谏官。
庆历年间,宋仁宗虽然曾在国家危急时不得已重用范仲淹进行了“庆历新政”,但是,新政实施仅一年多就失败了,宋仁宗依然喜欢任用老成持重、不思改革进取的高官。韩绛已经以勇于有为知名于世,所以,宋仁宗在任命他为谏官时,特意告戒韩绛:你是我亲自提拔的,今后弹劾国事,虽然不能姑息迁就,但也不可过于激切,“当存朝廷大体,要令可行”,免得让人说我拒谏。[③]但是,韩绛并没有听从这一劝告,在谏官任上,他恪尽职守,不畏权势,曾抵制了宋仁宗重用宦官王守忠的旨意,劾罢了涉嫌指使杀人的当朝宰相和开封府知府。后来,宋仁宗又准备起用被劾罢的这两名官员,韩绛认为不可,由于所言未被采用,韩绛遂多次上疏,坚决请求辞去谏官。皇祐五年(1053)十一月,韩绛改任纠察在京刑狱,并同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后通过馆阁召试,擢任知制诰,晋升为皇帝身边的侍从要职,他曾建议减少宦官人数,并与蔡襄等大臣一起讨论役法改革。
正常情况下,宋代的官员往往内外交替任职。至和二年(1055)五月,韩绛出知孟州,几个月后,又被召还,改任判吏部流内铨,职掌繁难的中下层文官考核铨选事宜。次年夏,黄河决口,河北水灾泛滥,韩绛被任命为河北体量安抚使,他弹罢了倡议开挖六塔河,治水失当,祸国害民,但受宰相袒护的李仲昌。其间,曾被任命为龙图阁直学士、出知瀛州,在欧阳修等大臣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