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区域文化研究视域和价值取向的思考——以岭南文化为例.pdfVIP

关于区域文化研究视域和价值取向的思考——以岭南文化为例.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维普资讯 关于区域文化研究视域和价值取向的思考 — — 以岭南文化为例 陈 建 森 (华南师范大学岭南文化研究中心/文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区域文化研究成为中国文化研究的一个热点。中原文化、草原文化、 藏文化、齐鲁文化、两淮文化、三晋文化、关东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八闽文化、湖湘文化、滇 黔文化、岭南文化等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每个区域文化的研究都试图描述该区域的风 土人情、生活习俗和名人杰作,进而归纳其文化精神品格。然而,当手捧一本本沉甸甸的专著时, 我却陷入了这样的思考:区域文化与中华文化是什么样的关系?区域文化研究的价值何在? 中华文明绵延5000年,生活在不同地理环境的民族创造了不同的区域文化,所以人们常说 “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有 自己语言文字甚至文献的少数民族,确实存在本民族气质独特 的历史轨迹和挥之不去的文化记忆,确实具有独特的文化精神品格。然而在汉文化圈内,各区域 民众究竟存在多少属于 自身独特的历史轨迹和挥之不去的文化记忆?区域文化的生成既是历史 的、动态的,又是区域文化之间互动互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当强调某一区域文化独特的精 神品格时,我们是否有足够的文献或文物依据?不同区域的民众事实上不能仅仅沿着气质独特 的历史轨迹而生活在 自己的 “文化记忆”之 中,他们必须学会随着 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生态 环境的变迁而调整甚至改变 自己的生存方式和文化风俗,适者才能生存。因而,区域文化研究在 描述该区域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和名人杰作的同时,更应探究区域文化在历史变迁中作出哪些 调整甚至改变,更应探究这些调整甚至改变对民族、国家乃至 “地球村”的发展进步提供了哪些有 价值的鉴戒,而不应抱着或为了提高本区域的知名度、或为了振兴本地经济、或为了开拓本地旅游 市场等急功近利的目的去 “挖掘”本地区挥之不去的 “文化记忆”,或东拉西凑出一条 “独特的历史 轨迹”,或为了满足异地游客的猎奇心理而描述特有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俗。 由是观之,区域文化研究应将区域文化放在民族、国家乃至 “全球化”的视域下,关注它与周 边文化互动共生的事相,关注其作出的价值选择和文化追求。 自从秦始皇于五岭置桂林、象、南海三郡以来,政体的建制、中原荆楚闽越移民的迁入,历代 战争军人的留居使岭南文化与中原及荆楚闽越文化交往频繁,这就形成了岭南文化多元互动共 生的品格。在岭南文化历史生成的过程中,中原主流文化一直就是岭南文化的核心内容,这是由 当时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价值追求所决定的。唐代曲江张九龄通过科举走进仕途,并在开元年间 拜相。明代岭南人邱溶在 《曲江集序》中是这样评价的:“古今说者咸 日:唐相张文献公,岭南第 一 流人物也。嗟乎!公之人物,岂但超出岭南而已哉?盖 自三代以至于唐,人才之生盛在江北。 开元天宝以前,南士未有以科第显者 ,而公首以道侔伊 吕科进;未有以词翰显者,而公首掌制诰内 供奉;未有以相业显者,而公首相玄宗。公薨后四十余年,浙士始有陆敬舆、闽士始有欧阳行周, 6 维普资讯 又二百四十余年,江西始有欧阳永叔、王介甫诸人起于易代之后。由是以观,公非但超出岭南 ,盖 江以南第一流人物也。公之风度,先知见重于玄宗,气节功业著在信史,播扬于天下后世。唐三 百年,贤相前称房、杜,后称姚、宋。胡明仲谓:姚非宋比;可与宋齐名者,公也。由是以观,公又非 但超出江南,乃有唐一代第一流人物也。”可见,岭南思想文化界的代表人物思考问题、评论人物 往往超越区域的界限而具有全国性的眼光。至今,我们仍然能觉察到唐之张九龄,宋之余靖、崔 与之、李昴英,明之邱溶、湛若水,清之梁廷榍、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对中原传统文化价值观的认 同。我们能够轻而易举地从他们的诗文和理论中区分出哪些是属于岭南文化的、哪些是属于中 原传统文化的吗?从封建社会文化生态格局中考察,岭南文化本来就是弱势文化,必然受到占统 治地位的强势文化的牵制甚至潜移默化,文化价值观的认同决定了弱势文化很难形成 自己具有 独立品格的文化精神。为了生存 ,这些弱势的区域文化都需要务实、包容、竞争,都须学会适应时 代环境的变迁而作出相应的调整,其领袖人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然而这些 均难以确定是哪一区域独有的精神文化品格。

文档评论(0)

w4ot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