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乐记》看乐之整体构成.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 《乐记》看乐之整体构成 0孙彦波 王晓军[宁夏大学外国语学院,银川 750021] I摘 要:借助乐《记》二十三篇之篇目,结合现存的资料、相关辑佚成就等知识,对 乐“”的内容进行分析,以期探究“乐” I之完整面貌,从而建立起古代乐之大形象来,对认识乐文化的丰富性极为重要。 l关键词:乐《记》乐文化情感酝酿乐之大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乐地位极为显赫,这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灵魂的塑造均产生了不可磨灭之深远影响。 虽有 “乐经”因秦火而亡之说,但汉初乐文化仍然在社会生活中居重要地位,如刘向校 汉《书 ·艺文志》说 “凡 乐《》六 家,百六十五篇”,其中“乐《记》二十三篇”①。由于制度的更替、战争、火灾等诸多因素,现已无法看到刘向校书时二 十三篇 《乐记》的完整面目,但借助相关论述及后人辑佚之学,仍可从 乐《记》篇 目及内容分析、推测乐之整体构成。 对 乐《记》篇 目及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将有助于建立起古代乐文化之立体感,更好地理解乐的内涵。 乐《记》孑L颖达疏提供了篇 目的情况:今“ 《乐记》断取十一篇,余有十二篇,其名尤在……其二十三篇之 目,今 总存焉。” 记‘”,是对重要事物的保存手段,可为绘画文字等,后多指记述解释事物、典籍、制度等的文字,其内容 之丰富性不容忽视。郑玄云:“名 日乐《记》者,以其记乐之义”,可知 乐《记》重在阐发乐之哲理。由于书籍的散佚等, 以往的研究多关注于版本、材料 、成书问题及所取的十一篇篇次与哲理的阐发上,即便总论二十三篇,也大抵强调 十一篇为 “体”,后十二篇 目为 “用”,因各种原因后十二篇 目或被视而不见或被轻描淡写。对 “体”之重视,在古人的 著述中随时可见,后人对之浓墨重彩加以阐释也无可厚非 ,但今人若仍沿古人轻视 “用”之探究,学问研究之完整 性有可能遇到质疑,对象研究之客观性将可能遭到遮蔽。故本文借二十三篇之 目,结合现存资料、辑佚成就和文字 学等,力图还原 “乐”之感性形象,以期探究 “乐”之完整面貌。 一 、 《乐记》十一篇研究状况 1.乐记作者研究 乐《记》的作者,争议主要有三种:其一认为 《乐记》作者是公孙尼子。代表者:清代的钱大听、康有为,现代的蒋 伯潜、钱穆、郭沫若等。其二认为作者是西汉时河间献王刘德、毛生等人。代表者:蔡仲德、敏泽、施昌东等。其三认 为 《乐记》最初发端于战国时期的公孙尼子,中间经历采乐者、诸子等的增删,最后定型于毛公、刘德等人。代表者: 薛永武,王讳等。 2.乐记十一篇篇次、内容研究 今存 《乐记》十一篇篇次有三种:刘向 0录》本 、郑注孔疏 《礼记 ·乐记》史《记 ·乐书》。就内容而言,学界对 乐《 记》十一篇的研究仍多遵循传统治学之路径,关注于哲学美学思想的阐述,对 《乐记》形成时代之背景和涉及之问 题的还原,乐之大形象的构建重视不够 。 二、《乐记》后十二篇辑佚与研究 1.乐记后十二篇贵料辑佚情况 《奏乐》:敕“尔瞽,率尔众工,奏尔悲诵,肃肃雏雏,无怠无凶”为 《奏乐》篇佚文。 《乐器》:“乐《记》曰:土日埙,竹 日管,皮日鼓,匏日笙,丝 日弦,石 日罄,金 日钟,木日枧敌,此谓八音也,法易八卦也”。季《札》:即春秋左师传里二十 九年吴季札观周乐篇。 《窦公》:l~lJ{周礼 ·春官 大·司乐》篇。《玉函山房辑佚书》称:乐《作》《意始》《乐穆》说《律》《乐 道》《乐义》《昭本》招《颂》八篇不可考检。《吕氏春秋 ·仲夏纪》有 《大乐》《侈乐》适《音》《古乐》四篇,《季夏纪》有 《音 律》《音初》《制乐》《明理》四篇,当是 乐《记》八篇之佚。③ 2.乐记后十二篇研究现状 关于 乐《记》后十二篇总体内容,周来祥认为 “大多是谈音乐舞蹈的表演技艺和用乐舞的制度、仪式的,大概汉 儒重理论而轻技艺,所以被删落了”④。姜宝海分十二篇为六组:《奏乐》《意始》,《乐器》乐《作》,乐《穆》《说律》,《乐 道》乐《义》,招《本》《昭颂》,《季札》《窦公》,确“信 乐《》的存在,并认为原有 《乐记》二十三篇,系保存部分 乐《》的经文 及 乐《》的说解与阐发”,“《乐记》逸篇之内容,完全有可能遗存”在儒者相关的文献著述中⑤。从其分析中可知, 《乐 记》后十二篇中仍有音乐哲理之阐发,而非纯为 “技术”。姜宝海的分析可谓精彩深刻,但对后十二篇哲理之强调之 /名作欣赏MASTERPIECESREVIEW/诗文晶鉴 139 重视的倾向不

文档评论(0)

无敌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