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经典的模仿 花》与
《红棉袄》之对比分析
宋剑华
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幸运之神是如此地 是 “十七年”作家的个人过失,而是当代中国文学历史缺
—
● 、
- 关照茹志鹃,使她仅仅 就“那么几篇”作品①,便 席、审美架空的莫大悲哀。众所周知,文学经典作为文学
I1-
荣登中国当代文学的显赫之列。人们不无惊 史的象征意义,其难能可贵之处,就在于天才作家无与
奇地发现,从1954年创作 《关连长))~J11958年 《百合花》问 伦比的艺术独创性。可令人深感遗憾的事实却是,“十七
世,茹志鹃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终于找寻到更适合于 年”文学的群体 “模仿”,造就了大量文学赝品充斥着当
她、更能全面发挥她的长处的风格和形式”②;她 “与众不 代文坛;加之那些身居高位的大师级人物的随意点评,
同”或 “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③,充分体现了作家在表现 以及一批资质低下的评论家们的廉价吹捧,进而出现了
《 一 种如叔本华所猛烈抨击过的悖论局面:真正的文学经
形式上 “新的探索”④。就连作者本人也毫不掩饰地声称:
《百合花》是 “我”悟出来而 “人家还没悟出来的”,完全 典往往因 “误导”而被读者所忽视,模仿的赝品则常常
“是属于我自己的东西”⑤;它 “在我创作的历程中,是关 “被当作佳作而为世人所接受”⑦。我撰写本文的真正目
百
键的一个作品,是使我鼓起更大的勇气,走上创作这条 的,并不是想要针对 《百合花》及其作者进行发难,以便
口 去制造些什么震撼学界的 轰“动效应”,而是要针对整个
道路的一个作品”⑥。
面对评论家们的赞誉之词与作者自己的信誓旦旦, “十七年”的红色经典,发表一点纯粹属于我个人的研究
我却深深陷入了一种前所未有过的思维困惑。因为在茹 心得⑧。因为 模“仿”的 “经典”虽然有时表面也会灿烂发
志鹃的文学创作当中,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小说 光,但它却始终无法成为真正的“经典”而载人史册。我
作品,既非 《关连长》也非 《静静的产院》,而是一篇仅有 之所以会选择茹志鹃的 《百合花》与孙犁的 《红棉袄》进
六干多字的 《百合花》;至于新时期 《剪辑错了的故事》, 行对比分析,只不过是在众多红色经典的 “模仿”现象当
也多半是由于老作家曾经拥有过的 “文坛盛名”,才那么 中,这两部作品最具有艺术 “类同”的典范意义罢了。
备受评论界的推崇。这就使我们不得不以学术理性的科 我们先来谈谈孙犁的 《红棉袄》。 红《棉袄》是孙犁
学态度,去重新认识与思考 《百合花》现象的历史成因。 1941年在冀中抗 日根据地工作时,以自己对革命斗争生
如果我们不带有任何个人偏见去观察 “十七年”文学的 活的现实观感所创作的短篇小说 《女人~r-J}(三篇)中的
艺术特征,很容易就能发现它的艺术 “模仿”能力,远远 第一篇。作品只有两干字左右,篇幅虽短却意境极美。故
大于它的艺术 创“新”能力。这其中恐怕有两个方面的主 事讲述的内容大致是:在一个阴风刺骨的深秋傍晚,主
要原因:一是由于政治意识形态的严格规范性,文学创 人公 “我”护送八路军小战士顾林,在返回部队的路上,
作缺乏自由言说的话语环境;二是长期参加革命斗争的 夜宿冀中游击区偏远山村的老乡家里。老乡家中只有一
具体实践,使红色作家的文学修养先天不足。因此,他们 位年仅十六岁的小姑娘,身上穿着一件意味着刚刚成年
只能在坚定的政治信仰和固定的思维模式当中,充分运 的 “红棉袄”。小姑娘虽然思想有点幼稚和迷信,但却热
用从中国现代作家那里汲取来的创作技巧,去虔诚地营 心为 “我”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