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钟(中国 ·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HUANGZH0NG(JoumalofWuhanC0nservatoryofMusic,China)
文章编号 :lOO3—7721I2OO9)O1—0038一O7
饶泽荣
音色旋律 的透视分析
— — 读卡特 《练习曲中的时值长度》
摘 要 :文章对美国新音乐作 曲家卡特(El1iottcarter)木管四重奏 《练习曲中的时值长度》作分析 ,
从音色层面对卡特 的利用音色旋律谱直观地展示音色流动 的线性效果作透视分析 ,揭示音色联系的逻
辑 内力,解析其传统的曲式结构,并对音色分析的语言表述作 了思考 。
关键词 :卡特(El1iottcarter);音色旋律 ;结构分析 ;音色语言
中图分类号 :J614.6 文献标识码 :A
近期,读到姚恒璐所著 《二十世纪作 曲技法分析》 一书,受益匪浅。作者在第五章第三节 “分析卡特的
《练习曲》——音符时值、力度模式、对位织体的结构力”一文 (以下简称 《技法分析》)中,从音符的时值长度及
全曲的力度起伏切入 ,对 《练习曲》进行 了细致的量化分析 ,并剥离 出包含 “引子 、呈示 、展开 、连接 、再现 、尾
声”的结构功能,从而得出结论一 “可 以看出基本音乐表现参数 :音符时值、力度模式、对位手法等是这一作
品的结构力。”l2这一分析给我们认识二十世纪音乐非音高的表现手段内具的结构力作用带来了新的启示。
美国新音乐作 曲家卡特(ElliottCarter)的这首木管四重奏 《练习曲中的时值长度》堪称 20世纪 “音色旋
律”的典型作品。在这首作品中四件木管乐器从头至尾吹奏同一个音 g1,不存在依靠音高运动所形成的旋律
特性,而是 “通过对某种 静‘态的’持续性固定音高,作 动‘态的’流动性音色配置,从而使 音‘色一音响’及其运
动的轨迹或效果,能够产生、代替或等同于音高运动的线条,进而获得 由此产生的结构力。” 笔者 以为,既然
卡特的这首作品主要是依靠不同乐器及其不同组合的音色对 比(其次还有节奏、力度因素)来形成运动,能否
直接从音色层面 “解析其形式,破译其构成的 形‘式密码 ” ,还原其类似于音高旋律线条的音色流动轨迹,
进而从各种音色之 间的瞬息变化中来寻找其中的主题模式、揭示其 内涵 的结构功能呢?于是笔者试 图从一
个与姚恒璐 《技法分析》不同的角度、即从 “音色”这一表现参数切入分析。通过笔者对卡特的这首作品反复
析读,然后以八分音符为最小单位(作品中音色节奏的最小时值)对音色的纵向叠合及横 向运动作了精确统
计 ,并逐一进行音色分类 ,然后借用线谱上不 同高度 的音符去表示各种不 同的音色 ,将卡特木管 四重奏总谱
还原成了直观的音色旋律谱 。
音色旋律谱符号说 明:
作者简介:饶泽荣(1952~),男,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 (南昌 33oo77)。
收稿日期 :2O08一O8—31
饶泽荣 :音色旋律 的透视分析 39
单纯音色
复合音色 (两件乐lI的重叠)
IIl IIt II3 II· Ⅱs IId
(F+o ) (F+0+B) (F +B) (O +B)
复合音色 (四件乐器的重叠)
IV
I
(F+o+c+.B)
”
· 任何音符郡不表示JIL体音高,只是为了分离各类音色而作的不同屡次的定位.)
卡特德 习曲串的时莅长葭》
I, ●● fJ
曹 ;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重写”20世纪中国文学史视野中的香港文学.pdf
- 《美国竞争法》述评.pdf
-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澳大利亚公共教育改革:经济理性主义与新管理主义主导.pdf
- 波德里亚关于“消费社会”与“符号社会”的理论.pdf
- 博客侵犯名誉权问题探讨——以全国首起博客告博客案为例.pdf
- 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的思考.pdf
- 传统中国纠纷解决机制的特点.pdf
- 当思古鼎初造时——读《中国文学史新著》想“二周”.pdf
- 第七届青年作家批评家论坛纪要.pdf
- 多维视角下的农民工贫困问题研究.pdf
- 用多元音乐塑造当代大学生的音乐文化价值观——《世界音乐》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pdf
- 有“大作品”无“大作家”的当代文学.pdf
- 运行优化降低燃煤锅炉NOx排放的试验研究.pdf
- 在圣彼得堡国际指挥大赛的舞台上——参加2008年普罗科菲耶夫国际指挥比赛随感.pdf
- 清末湘湖的水利兴废选择——以黄元寿湘湖建议为中心.pdf
- 中国传统文化对教育传统的范式控制.pdf
- 中国当代音乐美学的基础文献——《论音乐的形象性》的历史读解.pdf
- 中铝矿业有限公司雷沟矿区开采对地表影响的数值分析.pdf
- 中美林产品贸易特点及发展趋势.pdf
- 卓然有立三十年(上)——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2008)武汉音乐学院学科建设考.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