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温和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pdfVIP

黄颡鱼温和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优秀博硕毕业论文,完美PDF内部资料、支持编辑复制,值得参考!!

第 31卷 第 9期 绍 兴 文 理 学 院 学 报 V01.31No.9 2011年 9月 JOURNALOFSHAOXINGUNIVERSITY Spet.2011 黄颡鱼温和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韩继卫 罗 文 郑大恒 (绍兴文理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浙江 绍兴312000) 摘 要:从患病黄颡鱼皮肤溃烂处及肝脏组织分离到 SX一1菌株,经人工感染试验确认是致病菌.通过形态特征,培养特 性,生理生化反应和脂肪酸含量,鉴定 SX一1菌株为温和气单胞菌.药敏试验表明:该菌对氯霉素、氟哌酸、阿米卡星、庆大 霉素敏感. 关键词:黄颡鱼;温和气单胞菌;药敏试验 中图分类号:$852.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293X(2011)09—0019—03 黄颡鱼 (Pelteobagrusfulvidraco)又名黄鼓鱼,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 ,无小刺,蛋 白含量高,颇受广大 消费者喜爱.近年来,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危害鱼体的疾病也时有发生.2007年,某养殖场黄颡鱼出现 大面积病死现象,病鱼体表泛黄,粘液增多;皮肤破溃,胸鳍、腹鳍、臀鳍、尾鳍根部均有出血斑,有的鳍条溃 烂并暴露骨骼;病鱼胃及肠子前段无食 ,但肠子后段有淡黄色胶状物,其症状很像出血性水肿病 ¨.因此, 本试验对患病黄颡鱼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以及药物敏感性分析,为控制该疾病的发生和蔓延提供 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病鱼来源于绍兴某黄颡鱼养殖厂,体长 12~15cm;健康黄颡鱼由绍兴长兴养殖公司提供,体长 15cm 左右.细菌生化微量鉴定管及抗生素药敏纸片均购 自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 1.2 病原菌的分离与纯化 取典型症状的病鱼,在无菌条件下,挑取皮肤溃烂处及肝脏组织,接种于鸡血琼脂平板,30~C培养 24h,待优势菌落长出后,选取形态一致的单菌落进一步纯化培养,直至获得纯培养SX一1菌株,然后转接 营养琼脂斜面保存、备用 】. 1.3 人工感染试验 将分离到的SX一1菌株接种于营养琼脂斜面上,30~C培养24h,用无菌生理盐水洗下菌苔,制成菌悬 液.分光光度法测得菌液浓度为2.43×10cel1.mL~,背部肌肉注射健康黄颡鱼 lO尾,每尾0.4mL 】,对 照组同时注射无菌生理盐水,剂量和方式同试验组.两组黄颡鱼分别置于不同水族箱中,28—30~C饲养 5d,记录发病情况,并对病死鱼及时剖检. 1.4 病原菌的鉴定 将 SX一1菌株接种于普通营养琼脂平板、鸡血琼脂平板上,30~C培养 24h,观察菌落的大小、形态 ;同 时革兰氏染色光学显微镜和磷钨酸染色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菌形态特征.病原菌理化特性鉴定参照 《水生 微生物学实验法》 和 《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 .另外采用美国MIDI公司的全 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 SherlockMIS,通过 SX一1菌株脂肪酸含量,鉴定至种,具体操作参见文献[6]. 1.5 药物敏感性试验 采用纸片扩散法,在无菌条件下,将药敏纸片分别置于接种 了SX一1菌株的营养琼脂平板上,每种药 收稿 日期 :2011—06—22 作者简介:韩继卫 (1978一),男,贵州遵义人 ,助理实验师,研究方向:动物繁育研究.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 第31卷 敏片设 3个平行试验 ,30~C培养24h,观察抑菌环大小,确定病原菌对不同药物的敏感程度. 2 结果 2.1 人工感染试验 将分离到的菌株 sx一1接种健康黄颡鱼,感染48h后试验鱼表现游动迟缓,72h开始死亡,5d内全部 发病,死亡率为 100%,而对照组未见异常.感染黄颡鱼体表皮肤破溃,有黄色粘液,呈果冻状;鳃部溃烂、 红肿;胸鳍鳍根出血明显,腹鳍、臀鳍、尾鳍根部有少量出血;腹腔脏器红肿,肠 内有黄色内容物.症状同自 然发病的黄颡鱼基本相似.从感染死亡的黄颡鱼体表溃烂处和肝脏组织中分离到与 sx—I形态特征、培养 特性以及生理生化反应一致的细菌,由此表明Sx—I菌株即为患病黄颡鱼的致病菌. 2.2 病原菌的鉴定 在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上,Sx一1菌落隆起呈圆形,光

文档评论(0)

sxym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