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的“达人”.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代的 “达 , 撰文任 子今 社会通行的称谓,有的有悠久的历史、古远的渊源。不过,因时代的演进, 同一称谓的指代对象和文化意义在历史上可能有所变异 。正如 《史通 ·称谓》 所说 :“古往今来,名目各异。区分壤隔,称谓不同。”“达人,’称谓就是如此。 “达人 作为社会称谓,很早就已经出现。《左传 ·昭公七年》记录了鲁国贵族 孟僖子推崇 “礼”的一段话,其中称孔子为 “达 ’。他说:“礼,人之干也。无礼, 无以立。吾闻将有达者日孔丘,圣人之后也。”他追溯了孔子家族的光荣,又引 了臧叔纥的话 :“圣人有明德者,若不当世,其后必有达人。”孟僖子说 :“今其将 在孔丘乎?”他判断孔子就将成为这样的 “达 ’,于是让自己的儿子从孔子学礼: “使事之而学礼焉,以定其位。”认为这样才能维护自己家族的权势利益。孟僖子 传播了一些人 “将有达者日孔丘”的预测。臧叔纥所谓 “圣 ’如不当世,其后代 必有 “达 ’的说法,可以说是 达‘ ’称谓比较早的记录。“达 ’虽然不是 圣‘ ’, 却和 “圣人”有某种颇相亲近 的关联。 臧叔纥认为 “达人,’的出现和 “明德”的理念有一定关系。可以说明早期 “达 人’’称谓的语义与 “德”有关的另一个例证,是 《列子 ·杨朱》说到的孔子学生子 贡的后代端木叔的故事。端木叔是卫国人,子贡的后世。“家累万金。不治世故, 放意所好。”段干生听说了他的事迹,评价道 :“端木叔,达人也,德过其祖矣。” 段干木虽然肯定端木叔 “德过其祖”,但是文献记载所见对他的直接表扬,说的 则是 “不治世故,放意所好”这种豪放豁达的生活态度。后来 《世说新语 ·任诞》 有 “自达”的说法,刘孝标的解释引录了晋人裴启的 《语林》,称 “达而不拘”。所 32 J 文史知识201304 谓 “不拘”,在有的历史时期可能是 “达 ’的标志性品格。 汉代人说到 “达 ’的一个典型的例子,见于一位才华特异的人物撰写的文 采特异的文章。这就是贾谊的 《鹏鸟赋》。贾谊是西汉文帝时的政论家、思想家。 公元前 201年,贾谊生于洛阳。十八岁时,就以熟读诗书、善属文章闻名。后来 被河南守吴公召致门下。汉文帝即位后,因吴公的推荐,贾谊得任为博士。贾 谊当时不过二十馀岁,是朝中最年轻的博士。“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 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于是被破 格提拔为太中大夫。汉文帝十分赏识贾谊的识见,曾经准备任贾谊为公卿,但 是因为周勃、灌婴等老臣的反对,未能实现。随后任贾谊为长沙王太傅。贾谊 在长沙著 《鹏鸟赋》,发抒内心的怨郁哀伤。汉文帝思念贾谊,又曾特地召见, 问事于宣室殿,君臣畅谈至夜半。后来贾谊在梁怀王太傅任上因梁怀王坠马 而死,自伤失职,不久也悲郁去世,年仅三十三岁 (《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 贾谊 《鹏 鸟赋》写道 :“小智 自私,贱彼贵我 ;达人大观,物亡不可。”这是 根据 《汉书 ·贾谊传》的记载, 《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则写作 :“小知 自私兮, 贱彼贵我 ;通人大观兮,物无不可。”可见,在当时人看来,“达人”和 “通 人”的意思是大体相近的,都是说通达之士。“达”就是 “通”,是汉代语言文 字学常识。 《仪礼 ·士昏礼》 “下达纳采”,郑玄的解释就是 “达 ,通也”。那么 什么是 “大观”呢?大致是说视野广阔、眼光远大。 《鹃冠子 ·世兵》关于吴王 夫差、越王勾践 “失反为得,成反为败”的故事中,所谓 “达人大观,乃见其可” 就是这样的意思。王充 《论衡 ·知实》说到的 “达视遥见,以审其实”,也可以 帮助我们理解 “达人大观”的意义 。 与 “小智”和 “达 ’的对照一样,我们读 《鹏鸟赋》,还可以通过 “贪夫” 和 “烈士”的对照、“述迫之徒”和 “大人’’的对照、“拘士”和 “至人,’的对照、“众 ’和 “真人”的对照,体会贾谊所期许的 “达 ’,有不 “贪”、不 “拘”、不 “述 迫”(按照 《史记》裴驷 《集解》引孟康的解释 ,“怵,为利所诱 也;迫,迫贫贱, 东西趋利也”)、不与 “众 ’混 同而流于平庸的品格。以贾谊对 “拘士”的否定 联系前引裴启 《语林》推崇的 “达而不拘”,有助于我们认识 “达 ’的精神境界。 《淮南子 ·傲真》说到不同人等为学的差异 :“圣人之学也,欲 以返性于初, 而游心于虚也。

文档评论(0)

无敌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