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8年2期 满语研究 NO 2,2008
(总第47期) MANCHU STUDIES (General№.47)
清代玺印满文篆字舛误研究
黄锡惠
(黑龙江大学 满族语言文化研究中心,哈尔滨 150080)
摘要:乾隆十三年详备满文篆书三十二体,并将其中十体应用于玺印谥宝,形成 中国历史上字体最多且最
富民族特点的民族文篆字与汉文篆字合璧之玺印制度。满文篆字于清代合璧玺印中通用达 174年之久,从帝
后玺宝到百官印信,其中不乏生造、讹形、脱衍、错位、混体甚至缺文等失误,乾隆时代即现端倪,以降诸帝亦步
其踪迹,尤以光绪时为烈,其末年竟然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在极个别的官印中满文篆字俨然形同虚设的装饰
点缀,完全丧失了传达信息的功能。
关键词:清代玺印;满文篆字;舛误
中图分类号:t12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7873(2008)02—0041—13
满族是一个善于学习、富于创造性的民族,在它的发展历史上不仅借鉴蒙古文字创制了自己民族文
字的楷书、行书和草书,而且还创制了篆书;其不独创制了满文篆书一体,而且又全面效仿汉文篆书三十
二体,对应创造了满文篆书三十二体,从而将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篆字文化成果的实践推向极致,蔚成我
国民族文字史的奇观,在中华文明史上书写了非凡瑰丽的篇章。
一 、 清代玺印概况
万历二十七年 (1599)二月,努尔哈赤命令额尔德尼、噶盖仿照蒙古字创制 “国书”无圈点字,此即后
来所谓之 “老满文”。33年后的天聪六年 (1632)正月…(一说三月 儿 ),在皇太极的指示下,达海、库
尔禅在老满文的基础上进行了正字正音的改革工作,这种以加圈点为主要特征的文字后来被称为 “新
满文”,即有清一代通行之满文。满文篆字创始于何时,清代历史文献付诸阙如。根据笔者 目前所见满
文篆字印文资料,其最早者为太宗时代的“删 [ 唧 ”l4(满文楷书作 O时 haniboobai,②
汉义为 “汗之宝”,或别译 “皇帝之宝”。见图1),该玺篆字与六部等印篆字一样皆为新满文,而汗宝之
行用在时间上绝然不会晚于臣属印之颁用,由此可推知满文篆字创制的时间当在天聪六年正月十七 日
收稿 日期:2008—08—07
作者简介:黄锡惠(1944一),男(满族),哈尔滨人 ,研究员,主要从事满语语音、满语地名 、满文、满汉语言关系研究。
① 在完善满文的工作中,只提达海一人是不正确的,至少是不全面的。 《吉林通志 ·库尔禅传》载:“初,库尔禅与
达海齐名,赐号巴克什,司国史记注。又与达海详定国书……增为十二字头……与达海遵太宗 旨,寻绎酌加圈点。又以
国书与汉字对音音未全者,于十二字头正字之外增添外字,犹不能尽叶者,则以两字连写,切成切音 ,特精 当。国书由是
益备。而库尔禅又以汉人书籍教授学者,为开国儒宗。”(卷91,5页)可见,满文的改进与其创制一样都是集体智慧的成
果。作为精通满汉文化的一代大儒,库尔禅始终与达海 比肩协力完成满文的改进工作,其功于史不可湮没。
② 为便于引用,本文于满文后对应列出国际通用的罗马转写字。
· 4】 ·
图1 汗之宝 图2 天命金国汗之印 图3 金国汗之印 图4 宣差规措所印
青玉,方三寸九分, 方12厘米 方12.1厘米 宽7.75厘米.
厚一寸, 高7.5N米
交龙纽高二寸一分
(或三月初一 日)至八月初八 日这半年左右的期间内。①
篆字是 自陶文、甲骨文以来中国最古老的文字,奠定了后来方块汉字的基础。自古以来,篆字不仅
作为信息符号记录了有关我国古代社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