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优秀博硕毕业论文,完美PDF内部资料、支持编辑复制,值得参考!
齐鲁护理杂志2011年第 17卷第3O期
留置导尿管患者不同时间更换集尿袋效果观察
纪 敏,李龙芳,杨红雯,陈伟伟
(莱芜市中医医院 山东莱芜271100)
摘 要 目的:探讨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同时间更换集尿袋的效果。方法:将 123例留置导尿管排除尿路感染者
随机分为A、B、c三组各4l例 ,均7d更换 1次导尿管,而集尿袋A组每3d更换 1次、B组每5d更换 1次、c组每7d
更换 1次,追踪监测菌尿发生,同时对尿液进行细菌培养,最后进行统计。结果:C纽茵尿率低于A组和B组(P
0.05)。三组引流尿液细菌培养共检出5种细菌,细菌出现最早的为A组,出现最迟的为c组。结论:在严格无菌操作
下,对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每周更换 1次集尿袋不会增加尿路感染的机会。
关键词 留置导尿管;集尿 系统;更换时间;尿路感染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6—7256(2011)30—0066—02
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易发生尿路感染,采取措施降低菌 表 1 A组不同时间更换集尿袋菌尿发生情况(例次)
尿率是临床护理重要的研究课题,我们在平时工作交流中发
现,各个医院甚至各个病区更换导尿管的时间大致相同,更换
集尿袋的时间则不一。张迪君等 对381例留置导尿管及腹
腔术后引流患者分别取引流液和尿液进行细菌培养 ,显示细
菌培养阳性率随换集尿袋次数增多和置管时间延长而增高。
2009年 12月一2010年9月,我们对 123例留置导尿管排除尿
路感染患者分别采用3种不同时间更换集尿袋的方法,并对
表2 B组不同时间更换集尿袋菌尿发生情况(例次)
其尿液进行细菌培养、监测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留置导尿管排除尿路感染患者 123例,
男86例 ,女37例;年龄23~78岁,平均49.7岁。泌尿系统手
术27例 ,脑挫裂伤41例,脑出血25例,中毒 昏迷26例,尿路
梗阻4例。平均留置导尿管时间27d。随机分为A组、B组、
C组各41例,三组一般资料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表3 C组不同时间更换集尿袋菌尿发生情况(例次)
0.05)。
1.2 方法 ①试验材料:采用山东九龙医疗器械厂生产的二
腔Folley氏导尿管,灭菌批号有效期2年;采用扬
州市永宁医疗器材厂生产的集尿袋,生产批号有
效期3年。②试验方法:三组均7d更换1次导尿管。A组每
3d更换1次集尿袋,B组每5d更换1次集尿袋,c组每7d
更换 1次集尿袋。分别于第4,6,9,12,15天留取尿液做细菌
监测和培养。③标本采集方法:留取标本时,操作者首先洗 粪肠球菌阳性,第9天大肠埃希菌阳性,第 12天阴沟肠杆菌阳
手 ,用碘伏消毒集尿袋放尿 口处,准备无菌接尿器皿 ,戴无菌 性;C组:细菌培养第7天大肠埃希菌阳性,第 l2天阴沟肠杆
手套,旋转导尿帽,接尿液做细菌培养。④细菌检验方法:将 菌阳性。各组尿液细菌培养出现较早的是A组、B组,较迟的
新鲜尿液混匀 ,用无菌盐水按 1:100稀释,然后用定量接种在 是 C组。
平皿板上,35℃培养24h做细菌计数。 3 讨论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 检验,P0.05为差异有 膀胱是一个密闭的空腔,在无菌操作下置入导尿系统则
统计学意义。 是一个相对的密闭系统,如果经常更换集尿袋,则破坏了引流
2 结果 系统的密闭性,增加污染机会 ,易引起上行感染 J。在试验中
2.1 三组菌尿发生情况比较 c组菌尿率低于 A组和 B组 分离集尿袋虽经严格的无菌操作,从结果可以看出更换集尿
(P0.05),A组和 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袋次数与菌尿率呈正比,c组菌尿率低于 A组和B组(P
A组、B组、c组不同时间更换集尿袋菌尿发生情况见表 1~3。 0.05),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
2.2 三组尿液细菌培养阳性情况 A组:细菌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