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诗歌遇到雕塑——罗丹与里尔克的“物诗”.pdfVIP

当诗歌遇到雕塑——罗丹与里尔克的“物诗”.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l } WorldCulture{Appreciation 1902年 7月为了维持生计,当时一文不名的小诗人里尔 虚幻的主观走向实在的客观,从 内走向外,从灵走向物。 克不得不为里夏德 ·穆特尔编辑出版的德国新艺术专题丛书 在雕塑家客观观察 物“”的影响下,里尔克成了一位诗 写一本评论罗丹作品的小册子。当然很快证 明这件事的意 界的 “写生者”,他到巴黎植物园直接冷静面对审美对象写 义远远超过了它的意图。因为与罗丹的接触为诗人彻底打开 出名诗 《豹》和 《瞪羚》,到卢浮宫希腊厅认真欣赏雕像阿 了诗歌观察、感受和创作的新视野。因为与灵魂世界的真 波罗,写出 《早年阿波罗》,依照罗丹花园里的一尊佛像写 实相比,作为客观存在物的雕塑要真实可感得多。它不仅 出 《佛》……里尔克以他一系列的创作实绩开创了诗坛独一 具有形式,而且能够帮助陷入无形的精神危机的人确认存 无二的 物“诗”之风,即以造型艺术为榜样,仅以感性的 在,定义真实。而作为赋予手中艺术品以物的存在意义的 具体事物为主题,尽量摒弃主观感情的诗体。他当时的名 雕塑家,罗丹在创作过程中也开辟了自己的物的世界,这物 言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诗并非如人所想只是感情,感情 的世界填补了精神危机的空白。 我们已经有得够多了:诗是经验。”写于 1902--1907年的 《新 此时的里尔克看到的是巴黎的肮脏、贫穷、冷漠、死 诗集》便是 “物诗”的最好代表。从 内在走向外在,从灵 亡,是令人厌恶的 “恶之花”。以巴黎为背景的 《布里柯随笔》 魂走向物,其最终 目的仍是寻找与确立人性的真实——观 开篇便充满绝望,“人们来到这里,为了生存,而我却认为, 察物,走进物,寻找的是物中永不改变的本质与奥秘,从 这里正在死去”,面对这样的丑恶,诗人感到 “恐惧”,并 而最终找回失落了的人性。 对生命的意义产生怀疑,对精神的价值产生了动摇。因为 作为 “物诗”典范之作的 《豹》极好地证明了 “出于恐 里尔克发现在标榜文明的大都市人类物欲横流、道德沦丧, 惧造物”的人性本质 : 这完全不是 自己早期诗歌创作的追求 ,在这样的现状面前那 些忧郁的心灵的呻吟显得多么苍 白无力。但这 “恐惧”并未 他的视力因栅木晃来晃去 使他逃离,在一封致莎乐美的信中他提到波德莱尔的 《腐 而困乏,别的什么再也看不见。 尸》,说此时他真正理解了这首诗,面对这可怖的存在物, 世界在他似只一千根栅木 不能挑选,也不能拒绝。诗人能做的只能是改变自己,要从 一 千根栅木后面便没有世界。 22 世界文化 威武步伐之轻柔的移行 正是以后者的本质为基点的,一种特性,像铅一般沉重,山 在转着最小的圆圈, 一 般 坚硬 j各种亲缘相互重合——这谁也不曾感觉过—— 有如一场力之舞围绕着中心 各种关系彼此衔接,组成一股贯穿各个时代的洪流 、可以从 其间僵立着一个宏伟的意愿 人类历史中预感无穷无尽,代代更替的物的历史,预感这种

文档评论(0)

jsntrgzx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