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维普资讯
第31卷 第 1期 湘潭 大学 学报 (哲学 社 会科 学版 ) Vo1.31No.1
2O07年 1月 JournalofXiangtan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 Jan.,2007
刘勰 “原道’’说与荣格 “原型说比较
王轻鸿
(荆门大学 人文学院,湖北 荆门 448000)
摘 要 :荣格对中国的“道”极有兴趣,试图将之蚋入到原型批评的理论框架,刘勰 “原道”说就是立足于中国传统
文化关于文学本原的探究,与荣格着眼于求索人类文化心理大体相似性的原型批评有相通之处。然而。荣格的原
型说立足于宗麓观念,从计的形象中归蚋出原型;而原道说则是在人与自然的诗意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人类精神文
化的基本形态。原道说对 自然的亲和中所蕴含的生态论芙学思想不失为拯救陷入困境的原型批评的良方。
关键词 :原道;原型;比较;自然;宗教
中圈分类号:1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81(2oo7)01—0104—04
接受一种外来的学术思想不是为了湮没本民族的文化, 而送怀于千载之下”,《文心雕龙 ·封禅=}中有 “辞贯圆通”,
而是为了激活本民族文化潜力的释放,只有本民族文化积极 文心雕龙 ·论说中有 “义贵圆通”。当然,最为集中的论
参与对话,外来的学术思想才有可能在本土上落地生根。荣 说还是在原道说上,“道”作为一个熏要的术语在文心雕
格的原型批评理论新时期以来被系统地译介到中国,在中国 龙中出现了四十多处,充分说明了 “道”的重要地位,原道
当代的文学批评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荣格对于中国文化很 说与原型说在思维方式、内在价值和外在形态方面实现了超
有兴趣,把中国文化中的 “道”和他的 集体无意识”相提并 越时空的链接。
论,将 “道”纳入到原型批评的理论框架中;刘勰的文心雕 刘勰所说的 “道”与荣格所说的 “原型”在思维方式上是
龙是一部体大虑周的文艺理论巨著。首篇原道=}作为 “文 比较一致的。荣格对 “道”很看重,是因为 “道”与他的集体
之枢纽”,就是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关于文学 “原道 特质的 无意识有类似之处,原型批评试图回归到原始的文化景观中
探究。本文试图通过比较来阐述原道说和原型说在交汇中 寻求人类文化的精神栖息之所,把人类未经过文明洗札的原
的不同抉择,为原型理论的发展和更新铺垫一块砖石。 初状态作为一种高不可及的规范,它作为一种批评方法在2o
一 、超越时空的链接 世纪初期在西方崛起是有其现实的文化背景的,它是作为一
荣格的原型说是对大体相同的人类精神文化心理的阐 股反拨现代科技理性的潮流出现的。荣格批评西方文化中
释,原型批评所追求的寻求人类精神文化的共同性的探求方 这种无意识思维方式已消褪殆尽,这种集体无意识在中国传
式在文心雕龙中屡屡出现。所谓 “折衷”在 《文心雕龙 · 统文化中得以长久地保留和显现,他说:“西方的思想观念完
序志中有明确的表述:“同之与异,不屑古今,擘肌分理,唯 全是以意识为立足点,而东方的立足点则是无意识,毫无疑
务折衷。”折衷思想就体现了原型批评的基本策略,“折衷” 问,意识本来就是从无意识中显现出来的,但我们几乎忘得
不是无原则地组合在一起,而是为了寻求事物的大的统一性 一 干二净,所以我们一直试图把心灵同意识等同起来,至少
和共同性。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墨菲在 《近代心理学历史导 把无意识表示成意识的一种衍生物或意识的一种作用效
引中认为 “它也被用来表明,从不同方法得到的观察资料由 果。” 在荣格看来,与东方精神的接触交流,可以使无意
于事实和思想的共同性而可能证明是互相关联着的,并容许 识的许多秘密豁然开朗,他从易经中找到了自己学说的理
有一种更深刻的关于统一的看法。”…瑚在序志中刘勰批 论依据:“易经中的科学根据的不是因果原理,而是一种
评以前的批评家 “未能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各执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