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汉语中“杨柳“的国俗语义之异同.pdfVIP

论英汉语中“杨柳“的国俗语义之异同.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第24卷) 2 008年第10期Jouma l of Yu x i Nor mal Uni ver si t y V01.24 No .10 Oc t .2 00 8 呤语言学研究夸 论 英 汉 语 中 “杨 柳 的 国 俗 语 义 之 异 同 杨竹芬 ( 玉溪师范学院外语学院。云南玉溪6 3 100) [ 关键词] 杨柳 ;国俗语义 ;文化内涵 [ 摘 要] ‘‘杨柳 ”( wi l l ow) 在汉英文化里具有不同的国俗语义。其独特的外在形象,经不同民族 的审美情感 、审美体验 内化后,融入 了复杂 的情感因素、文化内涵,折射 了中西方意蕴复杂的杨柳 情结。 [ 作者简介] 杨竹芬,讲师 ,主要从事英语教学及英美诗歌研究。 [ 中图分类号] H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9 06( 2008) 10—0033一04 国俗语义是指一个民族特有事物的意义,以及在词汇实体意义的基础上添加了民族的历史、民俗风情 等文化色彩 的语义 。英汉两种语言受其社会群体 的风俗习惯 、历史传统、宗教信仰、地域生态、审美情趣等 诸多因素的影响,在长期的发展 中,积淀 了丰富的文化 内涵 ,形成 了各自鲜明的民族特色 。下面 ,本文试对 英汉文化中的 “杨柳”( wi l l ow) 一词 国俗语义 的异同作一对 比探讨。 一、汉语文化对 “杨柳 国俗语义的解读 在植物学上 ,杨和柳是 同科的两种树 ,但在中国古人 的观念 中却是可 以混称 、互称 的。 《说文 ·木部》 说 : “柳 ,小杨也 。” 《尔雅 ·释木》说 : “杨,蒲柳。”因而 ,汉语 中的 “杨”和 “柳 ”混称为 “杨柳 ”,在汉语 中它 的国俗语义内涵极为丰富,折射 出汉 民族独特 的审美情趣,于语言化石之上留下了传统文化不灭的印记。 1. “杨柳 ”抒离情 汉语语音中, “柳”与 “留”谐音 ,重情的中国人发掘了柳的留别、留情、挽留的国俗语义。早在 《诗经 · 采薇 》中就有 了以咏柳表离别 的诗句: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六朝诗人也将意乱纷 飞的杨柳情结描绘得淋漓尽致 。 “东风柳线长,送 郎上河梁 ”( 范云 《送别诗》) ,离别时情丝就如那长长的 柳条,在风 中飘拂 ,情意绵绵的复杂感情跃然于纸上。离别是痛苦 的,因而也就有了 “曲成攀折处,唯言怨 别离 ”( 岑之敬 《折杨柳》) 。在送别诗中总是有依依难舍的深情 ,梁简文帝萧纲 《送别诗》中 “木苔随缆聚, 岸柳拂垂舟”、宋人的 “今古柳桥多送别 ,见人分袂亦愁生”( 张先 《江南柳 》) 、唐朝李白的 “年年柳色,灞 桥伤别 《忆秦娥》”、刘 禹锡 的 “长安陌上无穷树 ,唯有垂柳管离别 ”等诗句都用柳来表达亲友之间或是夫 妻、情人之间难 以割舍 的离别之情 。 总之 ,在 “杨柳 ”的陪衬下 ,诗篇 中的只言片语透露着美妙感人 的丝丝缕缕 。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 “杨柳 ”载相思 有离别就有相思。柳丝之 “丝 ”与相思之 “思”谐音,依依 的柳丝不正是征人思妇们绵绵情丝 的最形象 化的载体吗? “柳树得春风,一低复一昂。谁能空相忆,独眠度三阳”( 宋 《读曲歌》) ,将一对情人拟为柳 树春风 ,情丝绵长而动人 。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 日凝妆上翠楼。忽见 陌上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 昌龄 《闺怨》) 。 “凝妆上翠楼 ”的少妇本来满心欢喜,登楼观景 ,忽见柳色青青,顿时想到丈夫为求取功名 离家日久,辜负了彼此青春年少的大好春光,不 由得悲从 中来 。青青 的柳条是引发少妇惆怅、悔恨 的根源。 “杨柳乱成丝,攀折上春 时⋯⋯ 曲中无边意 ,并是为相思”( 梁简文帝萧纲 《折杨柳》) 、 “杨柳乱如丝 ,绮罗 不 自持 ”( 沈约 《春咏诗》) 都把相思女子的烦乱心情形象地表现出来。 3. “杨柳”的时空喻义 杨柳作为落叶乔、灌木 ,随四时的变化而衍生 ,成为 四季演化的物侯 。于是杨柳 的盛衰 ,得 以反映国人 的时空意识 。盼春、惜时是传统文化时空观 的集 中体现, “残雪暗随冰笋滴 ,新春偷 向柳梢归 。”( 张来 《春 日》) 一个 “偷”字

文档评论(0)

在水一方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