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来欧洲德国华文文学简述.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德国]谭绿屏 20年来欧洲德国华文文学简述 华文读物从无到有 我于1984年秋游学西德,至今正好整整20年,亲眼见证 到华文读物的发展。从当初的极为罕见、一页难求,到现在的 数不胜数。在汉堡、柏林、法兰克福、慕尼黑等繁华的大城 市,中文报纸简直是铺天盖地,天天有得读,读也读不完,因 为这些报刊的大部分是免费自由取阅的。 二、台北的《中央日报》为欧洲的华文文学推广 传播、播种耕耘立下了汗马功劳 20年前的中文读物极其少见,且难得到手。运气好的话 才能借到或找到为数有限的《欧洲日报》、《青岛日报》和《中 央日报》。大陆刊物几乎是绝对看不到的。《欧洲日报》和《青 岛日报》一般也只有中餐馆老板才订得起。 《中央日报》海外版自80年代中期开始,长达十多年的时 517 事,无f爻,札,语,硗,弋f娟,警f文,丈,每 问对海外留学生和海外台胞、华人定期免费馈赠,广泛刊登各 地台胞寄发的活动报导。《中央日报》副刊简称“中副,举办 全球性文学征文、文学评奖,并有美金稿酬、奖金发放,对海 外华文写作起到极大的激励作用,培养了相当数量的海外华文 作者。《中副》是台湾报纸中声誉最好的副刊,文学文准很高。 《中副》主编先后有孙如陵、梅新、林黛嫂。旅居巴黎的台湾 知名散文家吕大明说她也是为《中副》投稿写出来的。我本人 也是其中之一,可以说没有《中副》就没有我写作的今天o 1992年在世华作协秘书长符兆祥先生的努力推动下,《中央日 报》又开辟了由世界华文作家协会主持的“世华周刊”,专门 登载海外华文文学和海外文学动态,有效促进了海外文友的交 流。陈水扁执政后提倡本土文学,使这一局面受到冲击。2002 年3月《中央日报》海外版因经济原因停刊。这一鸿雁日日传 书,紧密联系着五洲四海千万华文文学心的昌盛局面终于画上 了句号(世华周刊每周一期,共出了353期)。 《人民日报》大约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也开办了海外版, 也有不少赠阅,但远没有达到中央日报如此紧扣民心的气候性 效应。 欧洲知名华文作家代表 20年来知名度比较高、影响时间比较长的欧洲华文作家 有德国的评论家龙应台、瑞士的小说家赵淑侠、巴黎的散文家 吕大明、小说新秀郑宝娟、奥地利的政治评论家俞力工、西班 牙的资深中央社记者墨索尔、德国的联合报驻欧特派员小说家 陈玉慧、大陆旅法报导文学作家祖慰、汉堡大学汉学系退休教 授关愚谦等等(其他从略)。总的来说,一般都不能完全靠中 518 华/文/文/学/史/(文/体、/国/别、/地/区)/及/其/他 文写作维生。 四、欧洲华文作家协会 欧华作协于1991年3月在巴黎召开成立大会,当时的 《中副》主编梅新也参加了大会。欧华主要成员由多种身份的 台湾旅欧写作人组成,其中也有几位专业作家,如创会会长赵 淑侠、创会秘书长吕大明、俞力工、墨索尔、祖慰等,还有几 位先后加入的大陆成员主要都因获得了《中央日报》文学奖名 次或身为报刊编辑。目前成员共50多人。 五、欧洲华文报刊现况 这里着重谈德国。 历史最长的是创办于1972年的《德国侨报》,当初由台湾 留学生刻钢板油印起家,现由西德华侨协会主办,募集捐款, 加上台北侨委会资助,90年代后期达到鼎盛时期。现因经费 问题,从双月刊变成如今的不定期,偶然得捐款,偶然出一期 的刊物。A5版面,基本为馈赠品。 1987年大陆留学生开办了A4版面的《莱茵通讯》,这是 一份限于订购才能读到的月刊。 1989年大陆人士开办了《德国导报》。这份A3版面的月 刊,现已演变成为广泛的旅德学人报,订阅兼赠阅。 1997年大陆人士创办了A3版面的《华商报》,广告占了 60%以上,由月刊发展为半月刊,由24页发展到48页,是德 国唯一能赢利的华文小报。 近年又有一些办企业成功的老板开始办报。如1999年底 519 多,丸,

文档评论(0)

在水一方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