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娜
悖论之中的漂流
——舞鹤创作与现代台湾
对我来说,成为小说家不仅仅是在实践某一种“文学
体裁”;这也是一种态度,一种睿智,一种立场;一种排
除了任何同化与某种政治、某种宗教、某种意识形态、某
种伦理道德,某个集体的立场;一种有意识的、固执的、
狂怒的不同化,不是作为逃逸或被动,而是作为抵抗、反
叛、挑战。
——米兰·昆德拉:《被背叛的遗嘱》①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台湾备受关注的小说家舞鹤(生于
1951年,台湾台南人,.本名陈国城),是一个公认的复杂、难
以理解而又非常“重要”的作家。早在七十年代中后期,舞鹤
就曾以“陈瘦渝”、“陈镜花”等笔名发表过引人注目的作品
——所谓文坛“新”面孔,其实是“老”作家。这个错位牵出
一段难得的际遇:在七十年代末“乡土文学论战”的热潮中,
年轻的写作者以一个成熟的短篇《微细的一线香》引起论战双
357
多,丸,丈,纯,语,境,奇f的,牟,爻,爻,每
方的关注㈤,开始崭露头角,但他并没有再接再厉,反倒从文
坛消失,隐居于台北边缘的淡水小镇,一晃就是十年(1981—
1991)。复出之后,以“舞鹤”的笔名缓慢而又持续地发表了
一篇又一篇小说,先后获得了赖和文学奖、中国时报推荐奖、
台北文学奖、国艺会创作奖、东元科技文学奖等台湾文学的重
要奖项,渐渐走红文坛。
舞鹤的每一部作品,几乎都是对当代台湾文学中某个重要
的文学现象或思潮的直接回应,而且都能成为其中最重要的作
品之一。将他的作品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起来,俨然是为三十年
来台湾文学生态绘制的一幅地图:七十年代的乡土文学主流与
现代主义余绪(以《牡丹秋》、《微细的一线香》为代表);解
严前后蔚为大观的“伤痕”书写与“本土”浪潮(以《逃兵二
哥》、《调查:叙述》为代表);世纪之交多元时代蜂起的文化
思潮,包括在全球化阴影的笼罩下对台湾现代性的反思(以
《拾骨》、《悲伤》为代表)、原住民文化复兴运动与原住民文学
的兴起(以《十五岁那年春天》、《思索阿邦·卡露斯》、《余生》
为代表)、由同志至“酷儿”的同性恋文学与“情欲书写”(以
《一个同性恋者的秘密手记》、《鬼儿与阿妖》、《舞鹤淡水》为
代表),等等。舞鹤的创作投射着他的人生经历和他对台湾人、
台湾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思考与关注,更是个人与历史与生命
在每个幽微角落里的对话。他的特立独行的生活与写作方式和
他对这些文学“热点”非常“体贴入微”又“拉开距离”的观
察、思考与表达,使他成为当代台湾文坛的一个“异数”,成
为“九十年代台湾文学最重要的现象”④。解读这个充满迷魅
的“现象”,不妨就从“舞鹤”这个名字说起。
舞鹤,这个听起来美得很单纯的名字,总是悬挂在一个个
很复杂的、恶质丛生的文本之上;追究其来源,却无意中引出
358
华/文/文/学/中/的/原/乡/性/和/超/越/性
了岛屿的沧桑历史。“舞鹤”原来是台湾东部花东纵谷的一处
河阶台地,阿美族的世居之地,1981年以来被辟为观光茶园,
如今是以“天鹤茶”和旖旎风光闻名的旅游区。舞鹤曾自道:
所以用“舞鹤”作为1991年以来重出江湖的笔名,一是表白
认同台湾本土这个地方,一是为“舞鹤”本身的美丽意象所感
动。其时剐刚走出淡水的舞鹤正向中央山脉行走,发愿去寻
找、书写“台湾的山水人文之美”。④如此,从“陈镜花”到
“舞鹤”,俨然是本土论者所说的“从现代主义的沉迷转向本
土”的佐证⑨。然而上溯历史, “舞鹤”这个地名并非台湾
“土产”,却是来自日据时期的殖民者,在此之前,阿美人称之
“扫叭顶”;而日本人为它改名“舞鹤”,人们推测,可能是因
为那时每年还从有从寒冷的西伯利亚飞来过冬的鹤,想一下日
本岛上以夕阳红闻名的“舞鹤湾”,这个命名又岂非是带着殖
民者的故乡记忆?从原住民的家园到日本人的殖民地,再到经
济开发时期的茶园、如今的观光区,“舞鹤”,这个小小的河阶
台地,居然也凝聚了台湾岛屿命运的沧桑,负载着不同族群的
历史记忆与现实期待。此外,就“舞鹤”的意象来说,固然可
以是舞姿绰约的“风中之鹤”,却也可以是寂寞的“狂舞孤
鹤”。前者提示了舞鹤内在的浪漫精神(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