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唐寅的一次诗学探索.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画家唐寅的一.次诗掌擦察 马宇辉 唐寅(1470一1523),是明代中叶享有盛誉的诗人和画家。他的诗文为当 时东南文士的冠冕,与祝枝山、文徵明、徐祯卿往来赓酬,号“吴中四才子”;他 的画成就更高,为有明一代之黾董,与好友文徵明、前辈沈周及后进仇英并称 “明四家”。时人及后世在评论他时,不免将诗画联系起来;在诸多关于他的传 奇说部中,诗赋擅场与丹青价重也是构成这位“风流才子”形象的两个要素。 而唐寅本人,又不止于才思便捷,浮白挥翰;他博通群籍,寻究义理,在诗、画领 域均有专著。尤其是于诗画之间的关联,他并不人云亦云,而是在躬行与反思 中,别有会心。在中国历史上,以诗、画兼长而著称的作者中,唐寅也许算不上 成就最高;但他曾在诗画论上作出的理论探索和创作尝试,却颇有启示意义。 “诗画一律”理论的建立 ·艺文至唐已俱臻高妙,兼长者有“郑虔三绝”、辋川诗画等,然而北宋方始 拈出诗与画,将其联系比附,是为诗画论。 宋人论文艺,多有将诗、画对举的,如北宋邵雍有《诗画吟》云: 画笔善状物,长于运丹青。 ’ 丹青入巧思,万物无遁形。 诗笔善状物,长于运丹诚。 .丹诚入秀句,万物无遁情。 ——《伊川击壤集》卷十八 而最著名的莫过于东坡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评唐人王维:“味摩诘之诗, 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五)自此,“诗中 有画”、“画中有诗”在诗歌和绘画鉴赏中成了一种相当高的肯定。如元末画家 倪瓒避兵吴江,谢应芳有诗怀之日:“诗中有画画有诗,辋川先生伯仲之。”(《寄 倪元镇》,《龟巢稿》卷之九)明代中叶,吴宽也用“诗中有画画中诗,百年再见王 摩诘”(《题朱泽民小景并诗后》,《匏翁家藏集》卷第一)赞誉朱泽民的画。 与此同时,另一命题“画为无声之诗,诗为有声之画”也在文艺批评中凸显 174马宇辉 出来。初,北宋宋迪有《潇湘八景图》,人谓之“无声诗”;诗僧惠洪曾为《潇湘八 景图》各赋以诗,自称“有声画”,以为对举。黄庭坚《次韵子瞻、子由题憩寂 图》:“李侯有句不肯吐,泼墨写作无声诗。’:又张舜民《跋百之诗画》直言:“诗是 无形画,画是有形诗。”此后,“有声画”与“无声诗”分别成了诗与画的别名。如 杨万里《题文发叔所藏潘子真水墨江湖八境小轴》称“小潘诗家子,解作无声 诗”,谢应芳《题子昂竹石图》称道赵孟烦“不时为作无声诗”,贝琼《徐给事山水 歌》亦以“写我平生有声画,偿君太古无声诗”做结。清初厉鹗《题秋玉洞庭诗 卷后》云:“爱君淡着有声画,收拾秋光补水经。”在《觉范画梅为敬身作》中则称 其画为“个是浪子无声诗”。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宋明是文人画从自觉到发展成熟的时期,涌现了一批工诗能画的作者,与 之相应,也有了这样的鉴赏文字。不过诗画论又不仅仅是鉴赏论,黄庭坚《写 真自赞》曾云,“既不能诗成无色之画、画出无声之诗,又自首而不闻道,则奚取 于似摩诘为”,无疑是将其作为与“闻道”的学术追求并列的一种明确的艺术追 求:在美学上,着重诗意与画境的相通;而在创作上则须把握不同艺术门类之 间的共同规律。 无独有偶,古希腊抒情诗人西摩尼德斯(sim0血des,前65一前8)也说过: “画是一种无声之诗,诗是一种有声之画。”启蒙时期德国的艺术评论家莱辛 (G0tthold EpllmjIIlLess堍,1729—1781)曾批评新古典主义常常援引西摩尼德斯 的这一轻率类比,说这种趣味“在诗里导致追求描绘的狂热,在画里导致追求 寓意的狂热”,破坏艺术表现方式的专门性。而莱辛所反对的“静态的描述之 诗”与“富有寓意的历史画”,却正是宋明时期的一种艺术风尚。 受此影响的不仅是正在形成的文人画。宋人邓椿言徽宗“益兴画学,教育 众工,如进士科,下题取士”: 所试之题,如“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自第二人以下,多系 空舟岸侧,或拳鹭于舷间,或栖鸦于篷背。独魁则不然’:画一舟人, 卧于舟尾,横一孤笛。其意以为非无舟入,止无行人耳,且以见舟子 之甚闲也。又如“乱山藏古寺”,魁则画荒山满幅,上出幡竿,以见藏 意,余人乃露塔尖或鸱吻,往往有见殿堂者,则无复藏电矣。

文档评论(0)

higu6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