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化遗产2011年第2期
采
文化生态学视角下的海洋民俗传承与保护
——以浙江宁波象山县石浦渔港为例
毛海莹
[ 摘要] 海洋民俗文化是海洋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反映了海岛居民的 日常生活和思想
情感,表现了当地渔民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 。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去解读海洋民俗的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
体验 “天人合一”的文化休 闲理念,是对海洋民俗传承与保护的哲学思考。在此理论构建下,创和谐、重品
格则是文化生态 凸显其生存智慧与文化内核的重要策略。
[ 关键词] 海洋民俗文化生态传承休闲
( 中图分类号] K890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674—0890(20 11) 02— 105—07
二十一世纪是海洋经济时代,海洋的独特地 向往 自由之精神 。②当代学者徐杰舜 、曲金 良等对
位决定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文化模式。随着人类 海洋文化也有独特的理解,但基本倾 向于将 “海
对海洋的不断认识与深入开发,一种特有的文化 洋文化 ”界定为 “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 中受海
模式——海洋文化也应运而生。对海洋及海洋文 洋的影响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④
化的认识,古今中外的不同学者有过不 同的论述 。 基于此,笔者认为,海洋文化就是和海洋有关的
黑格尔认为: “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 ,从事掠 文化,就是缘于海洋生成的文化,也即人类对海
夺,但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 ”。①近 洋本身的认识、利用和因有海洋而创造 出的物质
代 中国人在思索自己祖 国的屈辱命运并谋图中华 的、精神的、行为的、社会的文明生活 内涵的总
民族的复兴大业时,开始注意到西方海洋文明与 和 。本文所讨论的海洋 民俗文化就是在海洋文化
中国的差异,梁启超在 《地理与文明之关系》一 大观念统摄下展开的。为了更深人更具体地从文
文中认为海滨交通便利,能激发冒险进取之心和 化生态学的视角去论述海洋 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
[ 作者简介] 毛海莹( 1974 一) ,女,浙江宁波人,华东师范大学文艺民俗学博士生,宁波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副教授。
( 上海,20 0062 )
$本文为上海市研究生课程建设项 目 “民俗传承与现代化”( 项 目编号 :52YC0 118)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本文在撰
写过程 中得到了博士生导师陈勤建教授 的指导,在此深表谢意。
① [ 德] 黑格尔( He ge l ,G.E.F .) : 《历史哲学》,王造时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3月版。
② 梁启超: 《地理与文明之关系》,载 《饮冰室文集全编》( 第三册) ,上海:上海新民书局1935年版。原文是这样
论述的: “海也者,能发人进取之雄心者也。陆居者,以怀土之故,而种种之系累生焉。试一观海,忽觉超然万累之袁而
行为思想,首得无限自由。彼航海者,其所求固在利也。然求之之始,却不可不先置利害于度外,以性命财产为孤注,冒
万险而一掷之。故久于海上者,能使其精神 日以勇猛,日以高尚,此古来濒海之民。所 以比于陆居者,活气较盛,进取较
锐。虽同一种族,而能忽成独立之 国民也。”
③徐杰舜: 《海洋文化理论构架散论》, 《岭峤春秋 ·海洋文化论集》,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曲金 良在
《发展海洋事业与加强海洋文化研究》( 刊于 《青 岛海洋大学学报 》1997年第2期) 一文中对 “海洋文化 ”作过如此论
述: “海洋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和体系,就是人类认识、把握、开发、利用海洋,调整人与海洋的
关系,在开发利用海洋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的总和,具体表现为人类对海洋的认识、观念、思
想、意识、心态,以及 由此而生成的生活方式包括经济结构、法规制度、衣食住行习俗和语言文学艺术等形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