棺椁制度的产生和演变述论.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94 · 南开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 棺椁制度的产生和演变述论 袁 胜 文 摘要 :棺、椁 出现于新石器时代 中期晚段,象征基主生前的居室 棺椁制度是社会阶层分化的结果, 是身份、地位的标识。棺椁制度在龙山文化晚期的环太湖和海岱地区形成。经过夏、商、西周的发展,在 春秋 中晚期至战国早期形成了多重棺椁制度,这种制度延续到西汉,发展 出外藏椁、黄肠题凑等形式,并 出现椁的替代形式——崖洞墓和砖室墓。西汉中晚期多重棺椁制度衰落,棺椁从此不再作为身份的主 要标志 关键词:葬具;棺;椁;多重棺椁制度;砖室墓 棺椁制度是中国古代墓葬研究的一项重要 内容。棺椁的产生和棺椁制度的形成直接反映一 定的丧葬制度和观念 ,同时也是社会形态的一个折射。棺椁制度又随着丧葬观念和葬俗发生变 化,有一个演变过程 。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棺椁制度的产生和演变进行系统梳理。 一 、 棺椁的起源 棺 、椁是葬具。《说文》释棺日:“棺、关也,所以掩尸。”释椁日:椁“ 、葬有木郭也。”段玉裁注:“木 郭者,以木为之 ,周于棺 ,如城之有郭也。”①《礼记 ·檀 弓上》也载:“国子高日:葬也者,藏也。藏也 者,欲人之弗得见也。是故衣足以饰身,棺周于衣,椁周于棺 ,土周于椁,反壤树之哉。”④认为棺、椁 皆木质,棺围于椁中。 关于棺椁的起源,《周易》卷七 “系辞下”说:“上古穴居而野处 ,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 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 之以棺椁 。”@认为棺椁为圣人所做。 《礼记 ·檀弓上》:“有虞氏瓦棺,夏后氏壁周,殷人棺椁,周人墙置要。周人以殷人之棺椁葬长 殇,以夏后氏之墅周葬中殇下殇,以有虞氏之瓦棺葬无服之殇。”④瓦棺即瓮棺 ,可与新石器时代的 瓮棺葬对应。 周即用火烘烤墓壁,从考古资料看 ,夏代墓葬基本没有这种现象。商周使用棺椁 的情况则又可契合。 棺早于椁 现,约出现于新石器时代中期。最早出现的棺为陶棺和石棺。木质棺、椁 ¨{现较 收稿 日期:20l4—01一l2 作者简介:袁胜文,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天津300071)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隋唐宋元考 占及物质文化研究。 ① (尔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六篇上 “术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l981年,第 270页。 ② 《礼记 ·檀弓上第i》,《礼记正义》卷八,影印清阮元辑刻 《十三经注疏》本,北京:巾华书局,1980年.第 1292页。 ⑧ 《周易 ·系辞下》,《周易正义》卷八,影印清阮元辑刻 《十乏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l980年,第87页。 4, 《礼记 ·檀 弓上笫i》,《礼记正义》卷八,第 1275页。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 ·95 · 晚。中原地区、海岱地区和长江下游地区情况大致相似。 以中原地区为例,新石器时代的原始葬具陶、石、木质皆有①。最早见于裴李岗文化的舞阳贾 湖遗址,属于陶质即瓮棺。该遗址清理出的32座瓮棺中所葬皆幼儿,散乱地埋于居址附近,葬具由 罐 、鼎 、盆、甑等与钵扣合而成②。之后的仰韶文化、中原龙山文化也都有瓮棺葬,所葬绝大多数为 幼儿,尤以仰韶文化盛行。但少数遗址存在成人瓮棺葬现象,以仰韶文化阎村类型为代表。其典 型遗址汝州洪山庙的M1为大型瓮棺葬合葬墓 ,墓坑残长6.3米、宽3.5米,其中出土 136件大 口直 壁陶缸,所葬绝大多数为成人二次葬 。 中原地区的木质棺最早出现于仰韶时期④。半坡遗址M152就有使用木棺的痕迹 ,该墓为长方 形竖穴土坑墓,墓主为一名幼女,棺 由长短不一的木板拼成,棺外有熟土二层台。该墓随葬品较 多,两件陶罐中盛有粟,墓主佩戴青 白色玉坠,还有 由138颗骨珠穿成的项饰⑤。河南孟津妯娌庙遗 址仰韶墓地最大的一座墓葬即使用木棺,该墓位于墓地西南边缘 ,墓坑长5.15米、宽4.05米,墓底 有生土二层台,单棺,墓主为一青年男性 ,手臂有象牙箍饰⑤。仰韶时期木质棺使用不普遍,从随葬 品看,使用者也都是身份较为特殊的人。 与中原地区形似,环太湖地区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木质葬具也普遍使用。属于 良渚文化中期

文档评论(0)

std3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