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心雕龙》“宗经”的修辞学思想
   内容提要《文心雕龙》蕴涵着丰富的修辞学理论,“宗经”在《文心雕龙》修辞学理论的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强调经书是写好文章的宝库,是各种言论与文章的宗师;认为经书是后世各种文体的渊源;提出文能“宗经”,体有“六义”,能够使文章的内容与形式达到完美的统一;说明写作应以经书的语言为范式,才能避免形式主义文风。 
  关键词《文心雕龙》宗经修辞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I10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47-662X(2014)03-0073-06 
  《文心雕龙》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富的修辞学的内容,“征圣”“宗经”是《文心雕龙》修辞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在《文心雕龙》中,刘勰认为,纠正形式主义文风的方法有两个,一是“征圣”“宗经”,即主张“矫讹翻浅,还宗经诰”(《通变》);二是提倡文质兼备,主张文章应具有自然之美。 本文主要探讨刘勰“征圣”“宗经”的修辞学思想,并从以下四个方面分别论及刘勰在“宗经”思想指导之下对文章修辞的见解。 
  一、经书乃“文章奥府”“群言之祖” 
  《文心雕龙?宗经》赞曰:“文章奥府,群言之祖”,称赞经书是写好文章的宝库,是各种言论和文章的宗师,“宗经”是《文心雕龙》修辞学理论的核心思想之一。对于刘勰提倡为文修辞必须“宗经”的原因,詹?先生作了十分精辟的分析:“刘勰的各种理论都是有针对性的,他所提倡的‘原道’‘征圣’‘宗经’,主要是针对当时的形式主义文风,以及当时社会上流行的靡靡之音,提出匡时救弊的主张,使作品有内容,使文学能够起到教化的作用。他并不是要效法经书的文辞,所以他宗经而提倡丽辞、声律,即在形式上还是主张骈文……。”詹?:《刘勰与文心雕龙》,中华书局,1980年,第89页。由此可知,刘勰为矫正齐梁以来讹滥淫丽的文弊,创作了《原道》《征圣》《宗经》各篇,对于经书推崇备至,对于经书的作用给予高度的评价。 
  刘勰首先言明,文源于道,《原道》篇是探索文章的“源”,《原道》篇言:“故知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以明道。”纪昀高度评价刘勰的《原道》篇对文章之源的认识:“自汉以来,论文者罕能及此。彦和以此发端,所见在六朝文士之上。” “文以载道,明其当然;文原于道,明其本然,识其本乃不逐其末。首揭文体之尊,所以截断众流。”黄霖:《文心雕龙汇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第13页。 
  在《文心雕龙》中“道”“圣”“经”的关系如何呢?《征圣》篇曰:“是以论文必征于圣,窥圣必宗于经。”詹?先生认为:“《原道》篇说:‘道沿圣以垂文。’揆刘勰之意,‘道’‘圣’‘经’三者为连锁关系,‘道’为‘圣’之本,‘圣’为‘经’之本,而‘经’为后世文章之本。”詹?:《文心雕龙义证》(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32页。对“道”“圣”“经”三者的关系作了极好的诠释,也就是说,作者行文,必须“原道”,“‘道’不可见,可见者惟明道之圣,所以欲求见道,必需征圣。”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1),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第215页。“圣人”往矣,作者将如何师,师“圣人”的文章“六经”。所以,在《文心雕龙》中,刘勰主张立言修辞应以“六经”即以《易》《诗》《书》《礼》《乐》《春秋》为宗,即《序志》篇所言:“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 
  刘勰反对“建言修辞,鲜克宗经”(《宗经》),针对宋齐梁以来文士为文“爱奇”、言辞“浮诡”的弊端,强调其原因主要是作文修辞,很少能够效法经书,“是以楚艳汉侈,流弊不还,正末归本,不其懿欤!”(《宗经》),因此,造成浮艳的流弊愈演愈烈,刘勰认为:“矫讹翻浅,还宗经诰”(《通变》),正如章太炎先生的评价:“故《宗经》一篇实为彦和救弊之言。” ③④⑤黄霖:《文心雕龙汇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169、17、13、15页。这也是刘勰反复强调要“宗经”,为文写作时要效法经书,要以儒家的经书为标准之具体缘由。 
  因此,刘勰主张文章从内容到形式都应该以圣人之文为标准。《征圣》篇中指出,圣人的文章有四种不同的表达方法,即为文的简、繁、显、隐四种。“简言”“博文”就是简和繁,“明理”“隐义”即指显和隐,六经的文章是繁简显隐四者的楷模,刘勰举出具体的例证加以说明。《征圣》云:“夫鉴周日月,妙极机神;文成规矩,思合符契。或简言以达旨,或博文以该情,或明理以立体,或隐义以藏用。故《春秋》一字以褒贬,《丧服》举轻以包重,此简言以达旨也。《?诗》联章以积句,《儒行》缛说以繁辞,此博文以该情也。书契决断以象?,文章昭晰以象离,此明理以立体也。四象精义以曲隐,五例微辞以婉晦,此隐义以藏用也。故知繁略殊形,隐显异术,抑引随时,变通适会,征之周孔,则文有师矣。” 
  纪昀对刘勰概括出经书写作的这四种表达方法评价很高:“繁简隐显,皆本乎经,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