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释义疏失六则.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语大词典》释义疏失六则   摘要:考证了《汉语大词典》释义中存有疏失的五个词条,并提出修正意见:“虡”错立“神兽名”为一义项,当去除;“樊”当训为“通‘緐’,马颈上的饰品”;“休息”条当用《礼记·乐记》作最早的书证用例;“翳”条释义当突出其区别性义素“仆倒”; “股”、“蚤”、“蔬”条释义不全,当增补义项。   关键词:《汉语大词典》;释义;书证用例   中图分类号:H1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13   《汉语大词典》是我国大型多卷本汉语语词词典,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编篡处编纂,罗竹风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出版第1卷,第2卷起由汉语大词典出版社陆续出版。正文12卷,另有《附录· 索引》1卷。在释义方面,《汉语大词典》义项齐备,古今兼收,对词义概括与辨析清楚,同时义项的编排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词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尽管如此,《汉语大词典》在释义方面,仍有疏漏。本文对《汉语大词典》的名物释义进行分析,认为其中六个词条释义存有疏漏,并提出修正意见。如有罅漏纰缪,尚祈方家教正。   一、【虡】   《汉语大词典》卷八第846页左栏“虡”词条义项2:神兽名。《汉书·郊祀志下》:“建章、未央、长乐宫钟虡铜人皆生毛,长一寸所,时以为美祥。”颜师古注:“虡,神兽名也。”《后汉书·董卓传》:“又坏五铢钱,更铸小钱,悉取洛阳及长安铜人、钟虡、飞廉、铜马之属,以充铸焉。”李贤注引《前书音义》:“虡,鹿头龙身,神兽也。”   按:《汉语大词典》依据《汉书》颜师古注和《后汉书》李贤注,确立“虡”的第二个义项——“神兽名”,不妥。为了使意义更明,我们将所引书证例句的前后文一并引出,《汉书·郊祀志下》:“其夏,黄龙见新丰。建章、未央、长乐宫钟虡铜人皆生毛,长一寸所,时以为美祥。”此段文字是讲述各地出现祥瑞的征兆。夏季,在新丰见到黄龙,而建章、未央、长乐宫的钟虡铜人上皆长了毛,此种迹象被时人认为是祥瑞之兆。“钟虡铜人”为春秋战国时期重要的乐器构建。1978年湖北曾侯乙墓出土曾侯乙编钟,在编钟丛中,从下层到中层,每层有3个铜人,两层共6个铜人,铜人曲肘上举,承托着横梁,在编钟梁架的两端担负着“钟虡”职能,出土实物与古书记载相吻合[1]。建章、未央、长乐宫为汉朝的三个著名的宫殿,只有乐器可以在宫殿中摆放,神兽如何摆放着三个宫殿之中?依文意,颜注不妥。   《后汉书·董卓传》:“卓尝遣军至阳城,时人会于社下,悉令就斩之,驾其车重,载其妇女,以头系车辕,歌呼而还。又坏五铢钱,更铸小钱,悉取洛阳及长安铜人、钟虡、飞廉、铜马之属,以充铸焉。故货贱物贵,榖石数万。又钱无轮郭文章,不便人用。”此段文字是讲董卓引兵抵达京城,其兵在洛阳城中大肆剽虏财物,淫掠妇女,又虐刑滥罚,以致人心恐慌,内外官僚朝不保夕。另外,他还擅自将五铢钱给为小钱,还将洛阳城的铜人、钟虡、飞廉、铜马之类充当铸造钱币的材料,大大地铸造钱币,致使“通货膨胀”。钟虡以铜为之,《汉书·贾邹枚路传》言:“悬石铸钟虡。”颜注:“称铜铁之斤石以铸钟虡,言其奢泰也。”故钟虡也可以充当铸造钱币的材料。   由此可见,颜注李注所释均不准确。孙诒让云:“《说文·虍部》云:‘虡,钟鼓之柎也,饰为猛兽。’即谓臝属之兽。古饰钟虡以猛兽,说者因误以虡为兽名。《后汉书·董卓传》李注引《前书音义》,及《汉书·郊祀志》、《贾山传》颜注,并以笋虡之虡为神兽。此盖以为“豦”之假字,非古义也。”[2]3380猛兽之名的意义本字当为“豦”,《说文·豕部》:“豦,封豕之属,一曰,虎两足举。”《广韵·鱼韵》:“豦,兽名。”虡与豦字形相近,故他们错将“虡”认为是“豦”之假借字。遍检先秦文献,均没有将“虡”用作猛兽义的用例。   《汉书·郊祀志下》颜师古注言“虡,神兽名也,县钟之木刻饰为之,因名曰虡也”。他认为虡本义为神兽名,悬挂钟的立柱,因其上刻画有此兽而名“虡”。《汉语大词典》仅截取了他解释的前半部分作为书证,颜注后半部分的说法亦无据。“虡”金文作、形,为象形字,像拖起乐器的支架之形。“虡”上古群纽鱼部,“举”亦见纽鱼部,二者旁纽叠韵,音相近。《释名·释乐器》:“所以悬钟者,横曰笋,笋,峻也,在上高峻也;纵曰虡,虡,举也,在旁举笋也。”《广雅·虍部》:“虡,几也。”王念孙疏证:“虡之言举也,所以举物也。”《方言》卷五“几,其高者谓之虡”。钱绎笺疏:“虡之言距也、举也。”由此可以推断,“虡”因其举起乐器的功用而得名,而非得名于猛兽之名。据文献记载,“虡”之上所刻画的纹饰各种各样,并不仅限于猛兽之形:《考工记·梓人》中记载以声音宏大的“蠃类”动物为钟虡,“大声而宏,则于钟宜,若是者以为钟虡”;以声音清阳的羽类为磬虡,“其声清阳而远闻,则于磬宜,若是者以为磬虡”

文档评论(0)

you-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