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育家二题:教育家精神与教育家办学
摘要:当前,“教育家办学”已成为一个引起广泛反响的时代命题。文章总结了傅任敢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所形成的教育精神,并以此说明,任何一个教育家都有一个成长过程和教育文化积累过程。教育家是历史形成的,实践锻造的,永远不可能被模式化、批量化地制造出来。文章最后以傅任敢的实例说明教育家办学不是给学校管理者戴上教育家的光环,更不是以商业性操作浮躁轻率地给校长冠以教育家的头衔,而是要求办学者负起社会的重任和人民的嘱托,遵循教育规律,努力研究教育学及学校管理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不谋私利,不屈不挠,沿着正确的方向引领学校发展。
关键词:教育家;教育家精神;教育家办学;傅任敢
中图分类号:G5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142(2013)01—0121-05
教育是振兴中华、实现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领域。在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曲折历程中曾诞生过许多为中华民族复兴而鞠躬尽瘁的教育家,他们的精神可歌可泣,他们的教育思想与经验是我国教育发展的珍贵资源。首都师范大学傅任敢教授就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涌现出来的一位真正的教育家。本文仅以傅任敢为例,谈谈教育家精神和对教育家办学的初步理解。
一、教育家精神
当前,在我国的教育改革过程中,教育家成为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词,教育家对广大教育工作者不再陌生,这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但是,应当说明,教育家不是简单地能用升学率、优秀率来衡量的,也不能靠所谓社会资本来生产的,更不能是用官场腐败来运作的。教育家要有精神,这是最根本的。没有教育家精神,就无所谓教育家。教育家精神根植于教育教学实践,包含着对祖国、对人民、对年轻一代的热爱,包含着对国家、社会、民族的高度责任感,包含着对世界与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注,包含着对教育坚韧不拔的探索精神和影响积极且深远的探索成果(人的培养与理论建树)。这种精神就是教育家的灵魂。我们看看傅任敢的教育家精神,反观我们今天,也许会对教育家产生由衷的尊敬之情和追随之意。
傅任敢(1905—1982),浙江湖州人,现代中国教育家。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教育心理系。1929年任长沙明德中学教导处主任。1933年任校长办公室秘书,期间曾兼任成府小学校长。1938年,受梅贻琦委派,傅任敢创办重庆清华中学并任校长,后又兼任湖南长沙清华中学校长。解放后先后曾任北京市第十一中学校长,北京市四中副校长,北京师范学院教育教研室主任、院工会主席。“文革”后,任北京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顾问、教授,并兼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文教委员会委员。1982年1月24日,傅任敢先生不幸病逝。
自清华大学求学时期起傅任敢就满腔热忱地投入到中国现代化的洪流之中,在艰难坎坷的历史道路上不断地探寻把旧教育改造成为新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途径,并在这种探索中成长为一位卓越的教育家。傅任敢先生学贯中西,沟通新旧,不倦实践,勤于思考,和而不同,在中国现代教育发展的坎坷道路上,在其不同的教育活动时期,表现出在其独特经历中锻造出来的崇高的教育家精神。
(一)热爱祖国,献身民族振兴与教育现代化
傅任敢1925年考入清华大学教育心理系起,就踏上了为民族复生而探索教育发展的漫长道路,教育成为他的终身事业。他编辑《弘毅》月刊,创办《认识周报》,并发表教育文章多篇。在这些文章里傅任敢总是从祖国前途、人民命运的角度探索教育问题。自此,他便终生恪守为民族振兴与教育现代化而献身教育的崇高理想。
还在我国现代化早期的1929年,傅任敢就呼吁为中国复生必须要重视教育。“中国的真正复生是靠着优生与教育两路并进的,不过目前因为事实所限,我们应该先注重教育罢了。”抗日战争初期,他以清华大学校长秘书身份创办重庆清华中学,筚路蓝缕,矢志不渝。他深刻地认识到,渝清“要分负抗战建国的重任,使命是很重大的”。解放后,傅任敢全身心地投入到新中国教育发展的事业中,并为此做出了自己的贡献。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的历史性决策。经历了20年的不白之冤,傅任敢名誉得到恢复,并被调回教育科学研究所任教授、顾问,并兼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文教委员会委员,傅任敢充满奋发的豪情:“七七衰翁未自弃,初升旭日更可喜,祖孙并肩齐迈进,争为四化尽绵力。”
傅任敢不管身处顺境抑或逆境,都心系祖国之命运,为民族振兴与教育现代化而献身教育,表现出他对祖国的深爱。
(二)热爱学生,精心育人
顾明远先生指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里的爱指的是对学生的爱、年青一代的爱。这种爱的精神是任何一个教育家所不可缺少的。傅任敢先生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自始至终饱含着对新一代的关注、爱护与期待。据傅任敢先生的一个学生回忆,1940年5月3日、5月4日,日本对重庆市区连续进行狂轰乱炸,“我的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