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哲敏:“冷门院士”炸出力学新学科.docVIP

郑哲敏:“冷门院士”炸出力学新学科.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郑哲敏:“冷门院士”炸出力学新学科   2013年1月18日上午,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共有7位科技专家和330个项目获奖。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哲敏获得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由此,爆破力学这冷门学科开始走入人们的视野,“冷门院士”郑哲敏也成了新闻界追逐的“热门人物”……   郑哲敏的研究领域爆炸力学属于冷门加偏门的力学分支。尽管他的名字大多普通百姓并不知晓,但就是他揭示了爆炸中能量释放的科学规律,就是他,“驯服”了炸药,并利用这种威力巨大的能量解决了一系列工程难题、在爆炸领域开创了广泛的应用空间。   核爆炸、瓦斯爆炸、炮弹爆炸、定向爆破……“冷门院士”郑哲敏总能用简洁的数学公式概括形形色色的爆炸中蕴含的规律,再用这些规律去解决新的问题。由于他,对爆炸能量释放过程的娴熟掌握,中国诞生了世界上从未有过的新学科――爆炸力学。   平和、谦逊的郑哲敏院士在接受采访时,淡然一笑:“一点都不神,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科研人员。”笑容中透着亲切和孩童般的天真,很容易让人忘记他是中国爆炸力学奠基人和开拓者。   深受父亲影响的   富庶顽童   郑哲敏出生在山东济南,父亲郑章斐是著名钟表品牌亨得利的合伙人。郑章斐为浙江鄞县人,幼年替人放牛,仅念过几年私塾和小学,成年后通过老乡关系进入上海亨得利当学徒,成为一名修表高手。郑章斐为人诚实,且有经营头脑,故为资东所赏识,于1917年被派到济南筹设分号。在济南期间,郑章斐还在青岛、济宁、泰安等地创设了数家亨得利分号。   郑章斐尽管经商开店,崇尚实业,但是一直遗憾自己没有更多的上学机会,因而全力支持和鼓励子女用功读书,教育子女中规中矩、修身养性。郑哲敏从小就受父亲熏陶,做人诚实、实在,凭实力。   郑哲敏的二妹回忆说:“母亲生了11个孩子,长大成人的有7个。父亲不希望我们步他的后尘从商,总是给我们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父母亲要求子女努力学习,但又给我们充份自由发展空间(如选择学校、专业、工作)。父亲既不嗜酒也未见抽烟,节假日喜欢带着我们旅游,生活富裕但不奢侈。这是我们家庭生活的环境。”   民族的苦难、国家的衰弱和受人欺凌,是成长的大环境。郑哲敏是听着、唱着《在松花江上》、《毕业歌》、《大路歌》、《渔光曲》等20世纪30年代的抗战流行歌曲长大的。因为父亲在山东经营亨得利钟表,郑哲敏小时候就喜欢拆表拆钟,摆弄各种光学仪器。郑哲敏在男孩子中排行第二,大哥好静,郑哲敏却生性好动、活泼、顽皮,兴趣比较广泛。据郑哲敏的三妹回忆说:“二哥用粉笔刻成流线型小汽车,就是现在来看,也是很时尚的。可见他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力是很细的。二哥还经常带着弟妹们玩耍。记得在冬天,二哥领着我们打上井水泼在地面上做成小滑冰场,溜冰玩。二哥有时还搞些小恶作剧,弄的大家哄堂大笑。”   郑哲敏小时“淘气、贪玩”,在晚年他还记得父亲请来家庭教师教授英语时,因为“黑板”一词太长而拒学的事情。一直到小学五年级,有了自然课程后,他开始对书中飞机的各种知识产生浓厚兴趣,学习的热情从此变得高涨起来,读了很多课外书。一直到初中时,他的各门功课都变得轻松又优秀。   童年,有美好的记忆,也烙下了历史的阴影。日本侵华后,郑哲敏一家都生活在频繁轰炸的恐怖中。一次郑哲敏在路上捡子弹壳,突然遭到一个拿步枪的日本兵的追赶,他吓得一路狂奔逃命。从此,这一幕就成为他经常出现的梦魇。   郑家原籍是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章水镇郑家村,老宅是两层的木结构,外边用砖块砌成的围墙围着。1937年,受当时济南的局势影响,郑家举家回到祖籍浙江宁波,住在宁波鼓楼的一条巷子里。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郑哲敏经常回家乡寻根问祖,关心宁波大学力学学科发展,时刻关注宁波的经济社会发展。他健谈、乐观、幽默的性格也让与他接触过的家乡人印象深刻。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郑哲敏随父亲移居到四川,就读于成都市建国中学。但是,因为气候和环境不适,身体出了问题,他在家休学半年。   在成都休学的半年里,父亲安排家庭教师来辅导,自己也开始自主学习。郑哲敏回忆说,那时起,他就有了学习英语的主动性,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学英语、查字典、按照父亲的要求大声朗读。后来自己还到书店买来原版的欧几里德几何著作来看,自学了数学、物理等课程。他读高中时,所有科目都再自备一本相应的英语教材来读。郑哲敏说,这些点滴的往事,影响了他一生,养成了他喜欢自学、不喜求问于人的习惯。   1940年,郑哲敏初中毕业后考上了当时颇负盛名的金堂县铭贤中学。这所从山西徒步迁到成都附近的、由孔祥熙开办并与美国欧柏林大学有密切联系的学校,有“欧柏林在中国”之称。学校里有美国老师授课,注重学生自我管理的理念让郑哲敏收获很多――他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参加很多业余活动,做英

文档评论(0)

you-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