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观应与孙中山关系再讨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郑观应与孙中山关系再讨论   摘要:同为香山两大历史名人的郑观应与孙中山的关系历来是学术界比较关注的问题,目前学界的基本共识是:二人早年有着非常好的私交,甚至是“忘年交”;郑观应对年轻时的孙中山多有提携,在上书李鸿章的过程中给予了孙极高评价和重要帮助;郑观应撰写《中外卫生要旨》也曾经借鉴了孙的观点,《盛世危言?农功》系收录自孙中山的《农功》。只是在孙中山走上革命之路后,二人开始疏远。但实际上,历史事实并非如此,郑、孙二人早年并未拥有良好的私交和频繁的交往,在民国以后二人之间也没有任何来往。   关键词:郑观应;孙中山;关系   中图分类号:K25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1   作者简介:邵建,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上海200235)   同为香山两大历史名人的郑观应与孙中山的关系历来是学术界比较重视的一个问题,无论是研究郑观应,还是研究孙中山,许多学者的相关论文都直接关注到了郑、孙二人的关系①。此外,夏东元的《郑观应年谱长编》、黄宇和的《三十岁前的孙中山:翠亨、檀岛、香、易惠莉的《郑观应评传》等著作中也有相关内容涉及郑、孙关系②。这些研究成果大体上都对二人曾经的友谊与交往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肯定,相对一致的观点是二人早期有过较为密切的交往,特别是在郑观应隐居澳门期间,曾经有频繁的交流,相互切磋救国大计,这也是后来在孙中山上书李鸿章事件中郑观应给予孙中山极高评价和请盛宣怀、盛宙怀兄弟引荐给李鸿章的重要原因,二人关系由热转冷则是由于1895年之后孙中山走上了武装推翻清政府的革命之路。   但是,真正的历史事实是否如此?二人是否曾经有过良好的私交?是否早年有过频繁的交往   收稿日期   ①例如,张苹、张磊的《郑观应与孙中山关系析论》(《广东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钟卓安的《郑观应与孙中山》(《岭南文史》199年第期),胡波的《孙中山与香山买办》(《广东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高兆锦、胡波的《郑观应与孙中山》(载赵德钧主编《孙中山与香山》,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刘居上的《孙中山上书李鸿章前后的郑观应》(载《纪念郑观应诞辰1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澳门历史文物关注协会、澳门历史学会2012年版),张磊的《郑观应与孙中山》、黄明同的《郑观应与孙中山经济思想的历史传承》、郭展礼的《郑观应对孙中山改革思想之影响》、徐新的《郑观应对孙中山的重大影响》(均载王杰、邓开颂主编《纪念郑观应诞辰一百六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澳门历史文物关注协会、澳门历史学会2003年版)以及张磊的《郑观应与孙中山――纪念郑观应诞辰170周年》(《岭南文史》2012年第3期)等论文。   ②夏东元:《郑观应年谱长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黄宇和:《三十岁前的孙中山:翠亨、檀岛、香港1866―1895》,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版;易惠莉:《郑观应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以及基于救国理念和维新思想的互动?在笔者看来都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本文尝试在二人早期的交往、天津上书中二人的交往、郑观应对革命的态度、郑观应对清廷的情感等多个问题上进行探讨,进而客观地评价郑观应与孙中山的关系。   一、 郑观应与孙中山的早期交往   1885年月,郑观应在摆脱了香港当局的拘留后, “脱累归里,杜门养疴”,至1891年月担任开平煤矿粤局总办职务后复出,大约6年时间居留在澳门。其间,除设法还债、养病外,郑观应还全力撰写出版了《盛世危言》。孙中山1883年7月从檀香山回乡,之后辗转广州、香港等地学习西医,直到1892年7月从香港西医书院毕业,澳门是他往返香港和香山翠亨村的必经之地。郑观应是大名鼎鼎的买办商人、洋务派高官和维新思想家,在商界和思想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孙中山是初出茅庐、满腔救国热情的热血青年,当时正在积极思考国家命运与前途。在救亡图存、维新图强的追求上,二人无疑具有共同语言。同时,郑观应生于香山雍陌乡雍陌村,而孙中山的家乡就在不远处的南?镇翠亨村,两家相距仅十几公里,从空间距离上来说也很接近。   黄宇和院士在其大作《三十岁前的孙中山:翠亨、檀岛、香中对郑观应隐居澳门期间,郑、孙二人的交往作了这样的设想:   从郑观应之决定把孙中山的《农功》收入他自己的《盛世危言》,则他似乎颇了解孙中山的心情与动机,甚至与他有过多次交谈。这也不奇怪,《盛世危言》在1893年刊刻,那个时候孙中山已经到了澳门行医,很可能经常拜访郑观应,讨论时艰。黄宇和:《三十岁前的孙中山:翠亨、檀岛、香,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版,第86页。   黄宇和的设想在目前学术界有关郑观应与

文档评论(0)

you-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