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与苏东坡比肩的文化大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庭坚:与苏东坡比肩的文化大家   他是个诗人,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在“苏门四学士”中位列首席;他是个书法家,行、草、楷十分精妙,在“宋四家”中占有一席之地。他是我国文化史上少有的“全能型”人才,虽然是苏东坡的门下弟子,却被后人以“苏黄”并称,是个足以与苏东坡比肩的文化大家。他,就是黄庭坚。   家学深厚,拜师苏门   黄庭坚(1045―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世称“黄山谷”。   黄庭坚幼时聪颖早慧,属于神童。据传满周岁时,家里人让黄庭坚“抓周”,在弓、矢、纸、笔等物件中,小庭坚一手拿起毛笔就不愿放下。他5岁就能背诵五经,《宋史》记载说:“坚幼警悟,读书五行俱下,数过辄忆。”他读书一是速度快,一目五行;二是记忆力好,念过就记住了。他的舅父李常是皇?年间进士,曾经来到他读书的家塾,看到书架上摆满了书,就随意抽取了一本,然后考问他,他居然都能对答如流。李常大为惊奇,称他有“一日千里之功”,日后前途不可限量。   7岁时,黄庭坚写过一首《牧童诗》:“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诗题虽平常,然而对世道的洞察却令人惊异,完全不像七八岁孩童的口吻。   分宁黄氏是诗书世家,黄庭坚祖父一辈同族兄弟共十三人,均以学问文章显名,其中有十人考中进士,时称“十龙及第”,名声远扬。黄庭坚是家中次子,他的父亲黄庶追慕古代大哲,用上古时帝颛顼高阳氏的后裔“八恺”之一的“庭坚”为其命名。等弱冠之后,再以“鲁直”为字,希望儿子像宋真宗时的直臣鲁宗道那样刚直忠正。良好的家庭环境,让黄庭坚从小就深受文化的浸染,他的出类拔萃也就不令人感到意外了。   嘉?三年(1058年),黄庭坚的父亲不幸去世,年仅40岁。父亲的去世使得家庭失去了经济支柱,刚刚15岁的黄庭坚不得不跟着时任宣州观察推官的舅舅李常到淮南游学。在扬州,他认识了舅舅的朋友、诗人孙觉。孙觉是著名经学家胡瑗的高足,对黄庭坚极为赞赏,后来干脆把自己的女儿兰溪许配给了他。两位长辈的悉心教育,让黄庭坚受益匪浅,他们清廉的官风,也给了他很大的影响。   嘉?八年(1063年),黄庭坚获乡试第一名,翌年赴京参加礼部省试,不幸落榜。嘉?十一年(1066年),黄庭坚再赴乡试,那年的考题为《野无遗贤》。考官李询审卷,当读到“渭水空藏月,傅岩深锁烟”时,不禁击节称绝,谓“此人不惟文理冠扬,异日当以诗名擅四海”,于是再获乡试第一。第二年春天,23岁的黄庭坚再次上京参加省试,终以第三十名的成绩登上了进士榜。   对黄庭坚一生影响最大的,当然是苏东坡。元?元年(1086年),黄庭坚和苏东坡相继入京为官,他以一块洮河石砚作为见面礼,登门以弟子的身份拜见了老师,正式成为苏东坡的学生,那一年,黄庭坚41岁,苏东坡49岁。   其实苏东坡早在熙宁五年(1072年),就知道了黄庭坚。他与时任御史中丞的孙觉是朋友,正是在孙觉家里,他第一次看到黄庭坚的诗文,当时即惊其超逸绝尘,“耸然异之,以为非今世之人也!”他的老丈人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推销自己女婿的大好时机,请求说:“这个人知道的人还很少,大学士可以为他扬名。”苏东坡笑着回答说:“此人如精金美玉,不去接近别人,别人也会主动接近他,逃名而不可得,何须扬名?”   随着师徒二人聚会京城,黄庭坚也迎来了他一生最快乐的时光。这个时候,宋神宗驾崩,年仅10岁的哲宗即位,高皇太后垂帘听政。高太后不太主张变法,司马光、文彦博等一些老臣得到重用,苏东坡也以礼部郎中之职还朝,国家整个政治气候回归传统与保守。   在这个时期,苏东坡的周围聚焦起了许多年轻有为的文坛新锐,包括苏辙、黄庭坚、晁补之、张耒、王定国、王直方等,他们之间诗酒唱和,流连胜景,多次举办了历史上有名的文学沙龙,如游览京西南郊西太一宫之会、西园雅集、鬼仙诗会等等,形成了北宋文坛空前的盛况。   在汴京三年的时间里,黄庭坚与苏东坡朝夕相伴,得以亲耳聆听老师的教诲,让他受益良多。他对苏东坡极为仰慕,在诗中感慨说:“文似离骚经,诗窥关雎乱。贱生恨学晚,未曾奉巾盥。”痛惜跟老师学得太晚,没有能早早地在他身前侍奉。苏东坡也为有黄庭坚这样的奇才弟子而十分高兴,赋诗说:“我今独何幸,文字厌奇玩。又得天下才,相从百忧散。”俩人在一起讲道论艺,酬唱赠答,切磋诗文,鉴书赏画,诗词唱和达百篇之多。此时,黄庭坚的诗歌创作达到一个高峰,他的声名也越来越高,并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以至有了双星闪烁、“苏黄”并称的说法。   尽管名声越来越响,可黄庭坚一生对苏东坡都以弟子之礼相待,不论苏东坡在宦海或沉或浮,他都追随左右,始终不离不弃,感情非常深。   元符元年(1098年)重九日,黄庭坚在戎州与人游览无等院,观看甘泉绕井,忽然看到苏东坡的题字,不禁想起正谪

文档评论(0)

kak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4126005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