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学手法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举隅
济南市历城四中历史组
说起我国古往今来的历史著作,那可真称得上是浩如烟海,汗牛充栋,多如恒河沙数。这些史书都是后一朝代的人为前一朝代所修,除司马迁的《史记》外,一涉及到当代便全都嘎然而止。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传统,即一个新朝代建立不久,就张罗着给上一个朝代修史,否则就好象对不起祖宗对不起后代似的,于是我们就有幸拥有了大量的史学遗产,号称“二十四史”。有以年月为经的,叫编年体。有以人物为主的,叫纪传体。有记载历史事件始末的,叫纪事本末体。有专门记叙某一朝代历史的,叫断代史。有贯通古今的,叫通史。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我国究竟有多少史书,知道的可以说是寥寥无几。更不是所有人都读过这些古籍,读过的,那更是屈指可数。不过话又说回来,但凡是上过十几年学,肚里好歹装了不少墨水的人,对我国史书中的几部佼佼者如《左传》啦《史记》啦《资治通鉴》啦等想必又都不陌生。《左传》的文学价值有:第一是叙事富于故事性、戏剧性,有紧张动人的情节。第二是善于写战事,特别是几次大规模的战事写得最出色。第三是行文辞令之美。《史记》的文学价值有:优秀之作都是结构严谨,匠心独运,人物活灵活现,丰富饱满,场面动人,语言简练生动,绘声绘影,夹叙夹议,感情充沛,有强烈的感人力量。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虽没进入文学史,但和《左传》、《史记》一样也有篇章入选中学语文课本。《曹刿论战》出自《左传》,《鸿门宴》出自《史记》,《赤壁之战》则出自《资治通鉴》。《左传》、《史记》、《资治通鉴》之所以有名,是因为它们引人入胜,有极强的可读性。它们之所以有极强的可读性,则是因为它们具有极强的文学性。其他多如牛毛的史学著作之所以不像《左传》《史记》《资治通鉴》那样广为人知,有口皆碑,不正是因为其在文学性方面略输一筹,稍逊风骚的缘故吗?
在当代人所写的史学论著中,也不乏文采斐然之佳构,如胡绳先生的《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简本),文笔生动,笔者20年前购得,迄今已拜读多遍,每一次读之都兴味盎然。金克木先生的文章也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不信你就读读他发表在《读书》2000年第7、8两期上的《秦汉历史数学》和第9期上的《倒读历史》。在《倒读历史》中,金先生说:“事实上,我以为,我们认识历史是从今到古,从现在推到过去,从记得最清楚的事追到不太清楚的从前的情况,是把现在当作过去的粉底、基调的,是从现代追索和理解古代的,因此历史一成不变,我们对历史的认识却能不断创新。教历史,从三皇、五帝、上古起,遥远、模糊,记不住,和学历史的自然次序不合,所以难记难懂。”贯穿今古,纵横中外,由浅入深,娓娓而谈,是金先生一贯的特点,也是他文章好读耐读的奥秘所在。搞文学评论的王晓明先生,堪称鲁迅研究专家。他在《现代中国命运的洞察——读〈呐喊〉》一文中论及中国近现代历史时形象生动,让人耳目一新。他把给中国带来深刻影响的西方对东方的冲击比喻成“恰似一场连绵不断的长雨,把整个中国大地浇得透湿”。他在描绘近代中国理想和现实的反差时说“明明是美好的理想,却变成邪恶的实践;兴冲冲地大步奔向现代化,却一脚踏进了贫困、动乱和四分五裂的深渊。”这些比喻都是相当生动而确切的。由美国时代生活公司授权出版的《人类文明史图鉴》,作者们都是讲述故事的能手,擅长小说笔法,往往从一个具体生动的场景切入,展开对一个时期或人类生存某一侧面的论述。在谈到人类面临全球性环境危机时,作者从美国中部开荒种地造成土地沙漠化开始: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某一天,一位旅行者驱车穿越美国大平原时看到附近沙丘上有一顶帽子,仔细一看,帽子下露出一个人头。那位旅行者问道:“看来你好像遇上了麻烦,让我送你到城里去吧。”那个沙丘上的头回答道:“谢谢!我可以自己来,我骑着我的马呢!”每篇文章都以这样的故事开头,《人类文明史图鉴》不好读才怪!
撰写史学论著要想生动固然少不了文学笔法,进行历史课堂教学何尝不是如此?有的老师的课学生听起来津津有味,有的却味同嚼蜡,区别就在于是否在课堂上运用了文学手法。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若干章节为例,谈谈文学手法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悬念
鸦片战争给中国造成了极大影响。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都开始遭到严重破坏,有许多名词都不容易理解,如通商口岸、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怎样使学生较为容易地理解这些概念呢?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可以达到目的——
问题1、1844年的一天,有一个英国人乘坐某某号远洋客轮,漂洋过海来到中国,要在中国做进出口生意。最初他想在南京设立一个总公司,但南京的中国官员却不准许。请问这是为什么?
问题2、等这位英国商人到了准许开业的某城市后,当地中国官员试图向他收取相当高的关税,他不答应,向中国政府提出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