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超越的中国难题——略论王国维的美学批评范式.pdfVIP

艺术超越的中国难题——略论王国维的美学批评范式.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38 艺术超越 的中国难题 — — 略论王国维的美学批评范式 汤拥华 (浙江工商大学 人文与传播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摘要 :王 国维作为20世纪中国美学的代表人物,开创了中国美学批评的一种范式,不是以现代语汇解说 中国文艺作品的美学意蕴,而是以对艺术超越——包括超越现实功利和超越艺术程式——本身的执著,展现 中国文学批评对美与艺术的形而上学关切。深入考察此范式的核心理念及其所面临的难题,对我们理解2O世 纪中国关学的内在逻辑与文化境遇不无借鉴意义。 关键词:王国维;艺术超越 :美学批评 中图分类号:B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0246 (2013)12-0138—06 王国维被认为是现代中国美学的开山,但他不像朱光潜和宗 白华,并未对美学理论做系统研究, 其主要贡献是以源 自西方的美学观念,激活中国本土文论资源,为中国文学批评开辟新路。如果要给 他一个名号,比较适合的是 “美学批评家”。对 2O世纪初的中国现代文艺批评来说,美学意味着新 的提问方式、新的价值考量,不仅为批评提供了新的标准,更重构了批评 的对象与逻辑。本文正是基 于此种考量,对王国维所建立的美学批评的独特范式展开探究。 一 、 “解脱”:艺术超越的起点 王国维的美学批评发端于 《红楼梦评论》一文。学界普遍认为,此文的学术史价值大于学术价 值,作为运用西方美学理论研究中国古典小说的最早尝试,它基本上处于按图索骥的阶段。综而论 之,至少有三个层次的问题:其一,想把中国小说完全套人叔本华悲剧哲学的框架之内,牵强附会是 必然结果 ;其二, 《红楼梦》一书绝非只是 “示人以解脱之道”,更有愧悔追怀的劝诫性内容;其三, 即便以解脱与悲剧来解说 《红楼梦》,王国维的具体分析也多有可商榷之处。①这类看法 自成其理, 不过解脱与悲剧的关系还有进一步探究的空间。首先要指出的是,在王国维这里,悲剧之要义不在于 能否摒弃大团圆结尾,而在于能否摆脱功利牵绊,求取真正的解脱。在他看来,中国文艺的最大问题 是不纯粹 , “甚至戏曲、小说之纯文学,亦往往 以惩劝为 旨,其有纯粹美术上之 目的者,世非惟不知 贵,且加贬焉”。正因为不纯粹,故而 “自忘其神圣之位置,与独立之价值”,以至于缺乏内在的美 学价值。②准此,王国维为 自己设定的目标,便是将 《红楼梦》这一杰作揭示为 “彻头彻尾之悲 剧”。在 《红楼梦评论》中,解脱的逻辑是否定式的,重要的是解脱这个动作及它所遇到的阻碍,而 不是解脱的结果。王国维认为,中国人的精神 向来就是 “世间的”、 “乐天的”,总希望人间的矛盾能 作者简介:汤拥华,浙江T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中文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美学与文学理论。 ① 参见周振甫、冀勤编:《钱钟书 (谈艺录)读本》,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422—424页;叶嘉莹: 《王国维及 其文学批评》,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 154—179页;夏中义: 《王国维:世纪苦魂》,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年,第58—6l页。 ② 王国维:《静庵文集》,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7年,第 121页。 艺术超 越 的 中 国难 题 139 够在人间解决,所以不惜狗尾续貂,以餍阅者之心。哪怕是最具厌世解脱之精神的 《桃花扇》,也摆 脱不了现世计较,其解脱不过是 “他律”的超脱 ,其性质终究是 “政治的也,国民的也,历史的 也”;唯有 《红楼梦》能够 “大背于吾国人之精神”,故其价值是 “哲学的也,宇宙的也,文学的 也”。王国维还特别区分了 “诗的正义”与 “绝对正义”,前者讲求恩怨分明,善恶有报;后者则超 出既有世界人生,实现永恒 的统治。① 不难看 出,这番解说是在 “悲剧性”和 “悲剧”之间做文章, 前者是哲学观念,后者是艺术形态,本不可混为一谈;但是二者又确有关联,理解了何谓悲剧性 ,便 能理解为什么要有悲剧这种文艺形式存在 (此逻辑不可逆)。② 正是基于这一逻辑,王国维才大胆提 出:是否追求彻底的解脱这一伦理问题 ,是衡量作品美学价值的标准。宝玉等人是真人还是艺术形象 不是问题,要紧的是审美与功利构成两个伦理境

文档评论(0)

fdfdso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0020006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